黄土地上还有一个老人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6:28 阅读(0)
黄土地上还有一个老人
原创 枯守拙 说史话
刘老人去世的那天下午,村里能来的人都来了。宝心把工地上一摊子事儿撂给小舅子,急急忙忙赶回来,自告奋勇当了总管。
------
帮忙代劳的,男的有四十多人,女的有二十多人。宝心口里分配任务,让赵老师写执事榜:打墓的六个,站席的八个,汤锅上两人,端盘子的四人,搭棚的六人,记账的两人,烧水的两人等等;女人帮厨的四人,汤锅上两人,洗剖菜蔬、肉类的六人……一时分派停当。
第二日便有客来。刘老人的两个儿子——大刘、二刘迎接进来,宝心招呼人带着去喝汤(饸饹面)。乐队的人也来了,三个女的,七八个男的。带的有唢呐、二胡,也有吉他、电子琴,还有萨克斯。十几个人在临时搭起的戏台子吹拉弹唱。先唱流行歌曲,几个人轮番上阵,都是一把好手。流行歌曲唱完,开始唱秦腔。唱老生的李老师已经打扮停当,一声锣响,朗然登场,摆出一个架势。台下懂行的便叫了声“好”。
------
这李老师原是市剧团的名角,也是本地的一张名片。唱小旦的也是个名角。两个人在台上拉开阵势,你来我往,精彩纷呈。端盘子的也拔不动腿了,站在台前傻乐,连厨子都把炒勺放下听戏了。
戏台旁边,是给厨子搭的棚子。两个大厨带着两个帮手,还有四个帮厨的女人,忙得不亦乐乎。今天开席是“十件子”,六个凉菜,十个热菜。明天出殡,酒席是“十三花”,这是本地规格最高的酒席。热菜每次起两个,连上六道,每道都有一个大菜,这次厨师开出的六个大菜是红烧猪肘、北京烤鸭、红烧海参、白灼大虾、清蒸鲈鱼、清炖甲鱼。
------
大部分客人今天都来了。屋子前后停满了车,来晚稍晚一些的客人,只好把车停放在乡村公路的一侧,一辆接一辆,绵延至公路的转弯处。转弯处路两边竖起两个有十来米高的杆子,挂着白色的幡幢,在风中摆动,远远就能看到。
院墙上挂满了吊唁客人送的帐子,绣的无非是“音容犹在”“德高望重”之类。这一日待客约有两百多人。晚上,近处的客人还是回自己家住,远道而来的,也有五六十位需要安排住宿。一些知己亲戚,就安排附近的邻居家,还有些头面客人,二刘早已在城里包了宾馆,指派人领着前去登记住宿。
------
客人们打发完了,两个阴阳先生带着四个徒弟,张罗着“游花石”。那位名旦角,先在灵前先唱了一曲《哭灵》,声泪俱下,孝子们不由悲声一片。一直闹腾到十一二点,方才停了。
第三日,外市又来了许多客人。车子停不下,宝心指挥几个人,把门前的麦田略作平整,弄出一个停车场。上百万的豪车经过五六百公里的奔波,脏得不成样子,倒也蛮配这泥巴地。大刘、二刘先后迎出来,亲切地和他们握手寒喧,带着到灵前点纸。
------
下午三点出殡。老人用的是楠木寿棺,几年前托人买回来,请了附近最好的木匠打造,棺身雕的是八仙过海,栩栩如生。出殡时,大刘走在前面,两边各四人,棺木太沉,几个小伙子累得一头汗。纸活儿堆得像山一样,光灵庭就有十几座,其他还有纸糊的汽车、液晶电视、别墅等,孝子们拿不了,邻居们也帮着拿一些。一起到坟前烧了。
------
出殡回来,客人们该散的都散了。宝心又招呼大家拆棚子、收桌椅,归拢物品。人多,七手八脚,不一会儿就干完了。天也晚了,宝心一瘸一拐地去找二刘,说还要回城去,工地上太忙。又说,老人真是享了福了,儿孙一个比一个出息。远近几十里,谁家把丧事办得这么派场过?又撩起自己的裤管,说,你看我脚腕都肿了。也就这么大本事了,招呼得不好。大刘二刘连声称谢,二刘进屋拿出一条中华,硬塞到宝心手里。他千恩万谢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