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流光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5:50 阅读(0)
小院·流光
“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中国人庭院的情结,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一瓦一砖一拱门,一亭一廊一天地,把中国人的含蓄、内敛、唯美都融入于其中,尤其是历代文人诗意的栖居,必是清新雅致的,郑板桥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古人哪怕只是用篱笆围屋一圈,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小院,“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心中有斑斓,草木亦生华,一壶清茗半盏月,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庭院,赋予文人墨客心底的多少诗意情愫,“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得一方天地,偷得浮生半日闲,哪管庭院以外的春夏与秋冬?只闻花香,不谈喜悲,忘掉挫折,淡却名利,花开花落就是一辈子。
阶前的梧桐,转角的芭蕉,角落里的几株枫叶,都晕染着诗意的韵味,轻轻荡漾于心间,静静流淌在美妙的诗词里。“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一堵围墙,挡得住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挡不住多情的少年对墙内佳人的向往,挡不住院中姑娘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落雨飞花时节,满眼残红的院子里,纳兰性德的笔端才能流淌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感怀断肠的诗篇;当枝头梅子泛青时,沈复与芸娘在小雨淅沥的夜,听风对饮,在微风里窃窃私语,守着小院,点点清欢。
雕花窗,窗外花正放,一处小院,一份情怀,独立出古人内心深处的一块空灵清远的桃花源,或是看着几朵被微雨打落的残花,或是听雨打芭蕉的声音,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中国人的院子,是一个时间的容器,锁得住风景,安放得了心灵,所有的意境,都化成檐下的晴雨风霜。
日本京都的很多人家,即使特别小的住宅,也要有个小小的私人庭院,叫做坪庭,就是平仄狭小的空间里的庭院园林,以沙代海,以石代山的经典枯山水庭院,平静幽深。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甚至可以从中一窥到中国的往昔,虽狭小,但用山石和植物来填满它,石块、翠竹、水池,还有那藏于青苔间的石灯笼,最早是中国供佛时点的灯,后传入日本,通过光与影的平衡,使院落有了流光疏影。如诗一般的禅宗小院,四季流转动人,晨间风来,不用刻意清扫花瓣与落叶,坐在檐廊下,满庭的白沙和青苔,可忽略窄小,忘却时间,看落花流水,看云卷云舒,等春去秋来。
余生,想有个院子,不需要太大,可以知我冷暖,可以承我悲欢。一定会是一个中式庭院,粉墙黛瓦,青石小路,扎一栅栏篱笆,种一树的繁花,当繁花爬满篱笆,从推开木门的那刻,花与草便沿着小径,一路绵延。撒下去种子,看着它们慢慢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院应有竹、有梧桐、还有一池的荷,待到深秋“留得残荷听雨声”。桃花灼灼的春天,推开窗,风拂过花香,暖暖的拥抱一束浪漫,夏日里绿树浓荫,依花而眠;冬日里围炉赏雪,青梅煮酒。花藤茶席,独倚轩窗,携一卷书,品一味风月,看光影穿梭在亭廊间,将婉约的心事写在素笺上,有花开的等待,也有花落的无奈,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浮动。花叶之间,为生活平添了一份幽韵雅致,或闲庭信步,或发呆虚度,在这小小的庭院里,置身于谧静中,静待时光溜走,在心灵深处,温暖生香。
其实更偏爱那阶前梧叶落的清秋,这个秋雨若梦的季节,冷风淅淅,疏雨潇潇,映着烛光的剪影凭窗而立,听芭蕉夜雨,晚风慢慢。风卷起竹帘,卷起那不愿铺展的心事,将忧伤慢慢淡忘,从容平淡中静守流年,愿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等老了,做个闲人,守着一墙花开,风起花弄影,流年有清欢,总会有一缕暗香萦怀。或春泥燕子,或微雨落花,静坐窗前,守着一处恬静,与尘世两相忘,忘了容颜老,忘了斜阳暮,只去静静的感受来自一方庭院带来的空灵幽远,风清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