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难忘的家乡灯舞 | 记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5:45 阅读(0)

难忘的家乡灯舞 | 记忆

 我的家乡在“灯舞”之乡五十铺,那里历来有玩“狮子灯”和“花鼓灯”习俗。20世纪60年代,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欢欣鼓舞。过了上七,更是鞭炮阵阵,锣鼓声声,送灯的、接灯的、玩灯的、看灯的,热闹非凡。我小时候喜欢热闹,也喜欢赶热闹。横竖一二里地凡是有喝喜酒、吃喜蛋、上庄放鞭炮的,我都会跑去远远地看一会,就连“机匠”织布、“棉匠"弹絮,让我遇见了也会痴看几分钟。说是看热闹,不如说是好奇。我喜欢看带着绵纱的梭子在织布机上“横跑”;也喜欢看棉匠槌子弹弓时发出的“邦、邦、邦”声。偶尔遇见一两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我会朝他微笑,以示友好,以防受欺。当然,大人们是不会理会小孩子们的事。

正月的一天,我听到邻庄锣鼓喧天,人声熙嚷,我于是穿着破鞋,沿着泥泞小道向邻村跑去。我刚跨进一家大门迎面就撞上了一头“狮子”,它呲牙裂嘴、摇头晃脑,正从堂屋出来。我出了一身冷汗,赶忙掉头向远处跑去,我发现有两人从狮子肚里钻出来,那是“舞狮演员”。从此,我消除了惊悸,看灯时就不再惧怕了。非但不怕,平时还和小伙伴们一起用竹筛作“狮子头”,学着大人样儿表演“狮子灯”。演“头”的两手握住筛子边缘晃来晃去,演“尾”的拽着“头”的后衣襟,嘴里哼着“咚咚锵”的调子,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少年只知看热闹,不解个中味,长大后才懂得狮子灯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性灯舞活动。它起源于唐僧西天取经,收伏狮子精,为民除害的传说。为纪念此事,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们都要玩狮子灯庆贺,所到之处爆竹连天,热闹非凡。
狮子灯的精义是热闹热情。只要有玩狮子的地方必然锣鼓喧天,嬉笑声不绝于耳。在玩灯之前,亲戚发出邀请,于是七姑八姨,抱儿牵女都去赶场子。认识的或者亲戚看灯,主人肯定盛情留饭,不认识的则见面打拱作揖,道声喜,“恭喜发财”,紧接着递支香烟,阔气人家还有敬糖果的。
孙岗镇狮子灯最为出名的是五十铺和孙岗村。每年腊月,喜欢玩“灯”的人们就会用竹、木、彩布扎“狮子”。狮子头特别大,经过描绘贴金,再配上一双铜铃般的大眼和一张硕大的嘴巴,一个威风凛凛、神气十足的“狮子”就算做成。表演时需两人舞狮,一人扮持绣球与“狮子”戏逗的勇士,又叫“拉神头”。狮子灯乐队以锣鼓为主,有鼓、大锣、小锣、镲等。狮子灯玩法多种多样,有“狮子滚绣球”“狮子拈五方”“狮子盘大场”等,翻越滚爬、站立等多种动作,需要两位舞狮人和“拉神头”配合默契,才能塑造出一个个逼真形象。
狮子灯在孙岗流行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开始,到二月初二结束,舞灯时间长达20余天。期间,狮子灯组织者都会在乡邻间,以自然村庄为基础挨家挨户落实舞狮时间(俗称“打场”)。舞狮队伍到来之前,要先挂上红灯笼,在堂屋的香火柜上点燃红蜡烛和檀香,然后在大门外放鞭炮迎接舞狮队伍,俗称“接狮”或“接灯”。舞狮时,只要“拉神头”一声“哎”,“狮子”就停下来。“拉神头”手摸“狮子头”赞着喜句,什么“那家玩到这家来,两家大门一样开。那家到有千年宝,这家却有万年财”等,多以表示吉庆和索要一点“礼品”为内容。主人根据“拉神头”的要求也经常向“香火柜”上放“香烟”“糖果”“糕点”,还有少许“红包”等,表示对舞狮者的奖赏。舞狮者会从“狮子”口里伸手把礼品或红包拿到自己的口袋里。锣鼓器乐听从“拉神头”指挥有节奏地吹拉弹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应着狮子灯的表演,不断地鼓掌喝彩。玩到精彩之时,锣鼓手们更是毫不含糊地越敲越急,锣鼓锤子雨点般地落在锣面上、鼓皮上,霎时,锣鼓声、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舞狮者每在此时也会舞得更欢。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