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穆斯林女孩的“拉面”经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4:46 阅读(0)

 穆斯林女孩的“拉面”经

 
●阴汉武(青海)
 
 
------
 
退休后在异地居住清闲多了,除了喝酒打牌外,就喜欢去寻找一些有许多小吃的地方。在别人认为没多大意思的地方,我却认为真有趣味。每去一处新的风景地,总会一个人在无人认识的大街小巷晃悠,找寻适合我口味的特色小吃。当然,每天总少不了来一碗那热气腾腾的化隆“拉面”。
那天,我朋友拍摄的短片电影《撒拉儿女孩》在香港电影节上获奖,恰巧我和原担任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常务副县长、海东市委副秘书长兼海东时报社社长的金峰在一家茶馆小憩,说起穆斯林女孩子,我们都深有感触。
时间将我们拉回了过去的年代。我印象之中,穆斯林女孩受封建风俗影响,特别是一些撒拉族的女孩到八九岁时,就要戴上“盖头”,以示已经进入成年,男女见面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最早很少有女孩子抛头露脸外出打工挣钱的。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循化办了一个洗毛厂,也就是小作坊,一大帮穆斯林女孩来务工了。我在循化采写“撒拉艳姑进工厂”时,当时“撒拉艳姑”们初期接触社会,大多没有文化,在炎热的夏季,她们用纱巾严严实实地遮住脸庞,只露出眼睛,不停地在冰冷刺骨的流水里,看见陌生人,都会跑得远远地躲起来。慢慢的,街子镇、白庄乡办起了专门生产穆斯林同胞的顶帽工厂,穆斯林女孩遇上摄像摄影时,看到镜头,她们很惊讶,会立马趴在工作台面上,久久不肯抬头。
九十年代初,我在平安巴藏沟乡采访一个去县城开饭馆的穆斯林女孩,报纸上刊登了女孩的故事。在当时,下马家村像炸了锅似的,男女老幼议论纷纷。这篇叫“‘春花’争艳”的通讯,还评上了当年青海好新闻二等奖。
时代变迁,这些年来,穆斯林女孩不仅走出了锅台,走出了家门,走出了县城,有的还走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了国门,远赴东南亚等国家,用她们辛勤的汗水赚起了外国人兜里的钞票。
前几天儿子说,我家欧尚超市对面的蜀汉路上,又开了一家化隆拉面馆。我中午匆忙去品尝,见年轻的老板娘站在“拉面”馆门口殷勤地招揽客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饭馆里坐无虚席。
吃了两三次拉面,我和她们小两口就比较熟悉了。说起这些年的变化,他们对我说,以前不敢出门、怕出门,经过政府的培训,他们学会了拉面手艺,走南闯北虽说苦点累点,但总会比在家钱好挣得多。
小两口的家在山大沟深的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乡。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年秋收前冰雹袭击了整个乡村,庄稼颗粒无收,我在灾情后的第二天到了昂思多乡,乡党委书记金积成和乡长韩德福陪我转了好几个村子,心酸呀,那田间地头上老人们泪流满面的情境,我一直没有忘记过。
老板娘对我说,其实,开拉面馆说好开就好开,说难实际也挺难的,只要勤快能吃苦,就能轻松赚到钱。他们看到欧尚对面空出了一间房子,这个地方客流量大,拉面生意肯定好做。说干就干,他们把这铺子租了下来,将原先的铺面转让以后,不到几天,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就营业了。
在成都这个客流量大的城市里开拉面馆,说没挣到钱,那是骗人,但是真的是赚辛苦钱。每天三四点就要起床和面、揉面、买菜、抹桌洗碗,一天忙到晚,夜里不到十一点不下班。每天要笑脸迎客,哪怕不喜欢也要陪着笑。开过拉面馆的都知道,当好和事佬,才能赚到钱。
小两口抢着对我讲,现如今,像他们这样三十来岁的人都会到全国各地去开拉面馆,好多庄子都是老人和小孩在留守,其他人都外出挣钱了。现在的钱也很好挣,一年下来挣个十万八万不成问题,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