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南:大戏小戏的陈年往事(大戏)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3:42 阅读(0)
朱炳南:大戏小戏的陈年往事(大戏)
世事有大小之分,“戏”也有大小之别?有!此“大”“小”不是量词,意指知名度。古皋东南乡一带民众通称京腔京韵的京剧为“大戏”,土言土调的倒七戏为“小戏”。大戏、小戏在民众的心理位置高下迥异,且听民间幼儿口语启蒙教学的公共练习题——
“拉大剧,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你去不去?”
“萤火虫亮亮飞,奶奶叫我捉乌龟。乌龟乌龟没长毛,奶奶叫我摘葡萄。葡萄葡萄没开花,奶奶叫我摘黄瓜。黄瓜黄瓜没长刺,奶奶叫我看小戏。小戏小戏没搭台,姥姥叫我抹小牌。小牌小牌抹不赢,奶奶把我手打生疼。”
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口语老师姥姥、奶奶们,对大戏、小戏的态度却拿揑得当,唱“大戏”是乡镇中平时难得一遇的娱乐大餐,至亲好友,不可错过。而看小戏则等同于儿戏,与捉萤火虫、抹纸牌般的寻常游戏差不多,不值一提。
大戏
既然是说大戏,先奉上一段3分钟的麒派“音像配”视频。对此没兴趣的可忽略不看,pass过去,看后面的文字。
[华容道音像配视频片段]周信芳饰关羽·小王桂卿配像,吴钰璋饰曹操
不欣赏京剧大师麒麟童师徒的音像视频,不妨看一眼晚清画家沈蓉甫绘制的《同光名伶十三绝》图画。同治、光绪期间是京剧破茧成蝶的时代,这里的“绝”指演员以非凡的绝艺塑造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图中人物多在所饰演的剧中人名冠上一个“活”字,如“活肖太后”、“活鲁肃”、“活关羽”、“活孔明”、“活赵云”、“活周瑜”云云,是对京剧艺术家的最高褒赏。图画中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唯没有勾脸的净行人物,作为传世京剧史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如果你对其中半数以上的人物名字感觉不陌生,说明你对京剧艺术的认知度已经很高了。
------
画图中13位开创京剧艺术的巨擘,皖籍人士占四席(程长庚、郝兰田、卢胜奎、杨月楼),如果再加上程长庚弟子及其铁杆粉丝,总数不少于八位,占据了京剧奠基人精英谱的半壁江山。说安徽是孕育京剧的龙潜之地不为过吧?
京剧肇始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的“徽”字,当时在梨园圈内被理解为以徽籍艺人为主的戏曲班社,并非狭义的只唱徽剧的戏班子。从最先受皇家特召进京献艺的安庆人高朗亭,推衍到被称之为京剧鼻祖的潜山人程长庚,都触类旁通地通晓昆曲、秦腔、梆子。及至以唱“西皮”腔调为主的汉剧艺人纷纷进京入伙徽班,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等腔调融汇优化,聚精荟萃,终以“皮黄腔”定型。由于皮黄戏受北京语音和腔调的影响,赋有京音特色,从其发祥地京城到上海演出受捧,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申报》。
京戏对“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特别讲究,其伴奏乐队建制与形式也有别于其它地方戏剧。伴奏人员坐在贴近底幕的舞台正中处,十分显眼,所以京班的乐队称为“场面”。场面分文场和武场两个部分,文场是胡琴、月琴、三弦,胡琴是京剧的主奏乐器,故称京胡。武场是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领奏的鼓师以单皮鼓和檀板指挥乐队,令乐队的伴奏与演员唱念做打密切配合,呈现出严整统一、和谐完美的艺术效果。鼓师极其重要的艺术职责,与操奏京胡的琴师被视作主演的左膀右臂,菊坛中的当红演员一般都聘有自己专职琴师、鼓师。但凡京剧演出介绍,都少不了标注“司鼓”“操琴”两位乐师的大名。过去,在京剧开始演出前,乐队先要坐在台上固定位置敲打三遍,叫作“打通(读tòng)”,吾乡俗称“燥台锣”,相当于正式开演前的预备铃——那更是直接在展示京剧的“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