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林:陪护母亲看病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3:30 阅读(0)
冯金林:陪护母亲看病
今年八月初,母亲来电话说心脏感觉难受,我便赶紧回去把她带到市人民医院。在不久前的老年体检时就已发现母亲心脏偏大,令她有时会感到胸闷气短,但母亲一直忍着。这次说不适感比较严重,我一点都不敢耽搁。
大医院里的人似乎总是那么多,在嘈杂拥挤的人群里排队挂号,然后带着母亲见医生。医生简单看过,哗哗开出几张检查单,再搀扶着母亲抽血、做超声心动图。现代科技为医生提供了便利准确的诊断依据:左心房增大,左室壁活动减弱,收缩功能减退。医生颇为严肃地跟我说是老年心衰,建议住院治疗。母亲一听要住院有点急了,“什么衰不衰,我不在这儿住院。”我心里知道,母亲是觉得市医院住院费用昂贵,舍不得我多花钱。我劝母亲,她不同意,无奈下让医生开了药先带回家吃着。
------
第二天,我从老家回到城里,心里总是不踏实的——要是母亲的病……。于是下午又开车回到老家,带母亲来到当地医院。虽已经有了大医院的检查报告,但有些项目还是要重新检测一番,CT是住院必做项目,我把母亲抱到CT平台上,她的身体有些枯槁,我的心有些颤抖。我安慰着她放松肢体,可眼眶湿润了。好多年了家里没人生什么大病,现在母亲要住院,我心揪得紧紧的。
母亲随着年龄增大,弯腰驼背,腿脚不太灵便,但身体还算健康。就是有点小病一般也就简单吃点药扛过去。她节省惯了,从不乱花一分钱。这次住院治病要花钱她有些心疼,但我打定主意,不管花多少钱,让母亲身体好转才是最重要的。
心中有些自责,也有些鼓动——我要好好守护养育我的母亲。因公司里时不时会有些事需我处理,我便和大妹商量:上午由她照料母亲,下午、夜里我来陪伴。我早上从医院回城里匆匆处理一下门店事务,便忙着买菜,弄好午饭,驱车先到老家,安顿好一个人在家的老父亲。父亲平时饭菜都是母亲张罗的,现在母亲不在家,他图方便就煮半锅粥吃一天,我得给他弄几个菜。然后便赶往母亲身边,送上母亲的午饭。现在医院提供公用微波炉,很是方便,菜凉了放进去转几分钟就热了。下午母亲一般不需要挂水,我有时就借医院的轮椅推着母亲在周围转一转;有时开着车带母亲到镇上兜兜风、散散心。每每驼着母亲上下时,她总是有些不好意思。此时我就“逗”她,“小时候你是不是这样驼我的呀?这就是你驼我小,我陪你老,一代传一代。”母亲便笑了起来。吃好晚饭,弄些热水给母亲泡泡脚,擦干后再掏出指甲钳给她剪剪指甲。母亲的指甲很厚很硬,形状也变得怪怪的,小小的指甲钳夹不动,我就带上刀具,小心翼翼地修着。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惹得母亲感动不已。母亲的脚粗糙开裂,脚后跟布满皱纹,似干涸的沟渠。抚摸着这双尽是骨头的“大脚”,我感慨万千。想当年母亲身材高大,吃苦肯干,是生产队里的妇女队长,也是全大队几个女“汉子”之一。无论是割麦插秧,还是肩挑百多斤的泥担,她总是快速有力,带头在前。家乡的沟河田野不知烙下了母亲多少厚重的足迹。这双大脚撑起一家六口人的半边天,撑大了我们兄妹四人,她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劳动机器,现在已经磨损老化,走路步履蹒跚,年轻时透支的身体现在显得枯瘦矮小,颤巍巍的。从我记事起就只看到母亲不停地劳作,很少有闲着的时候,唯有现在生病了才能安静休息。
焦虑中十天时间过去了,母亲的病情基本稳定了,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医生又让做了一次检查,各项参数还算可以,母亲急着要出院,我坚持让她又多住了一天。母亲在医院十一天,我虽然每天来回奔波几十里,晚上睡不好觉,但母亲病情好转,可以回家了,我心里十分欣慰,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其实,陪护母亲的日子也是幸福的,平时总是忙忙碌碌,难得这样跟母亲共度。一段陪伴也更让我明白了母爱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