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先庆:怀念母亲 | 亲情散文赛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3:02 阅读(0)
卫先庆:怀念母亲 | 亲情散文赛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这期间我对她老人家的思念从没间断过,母亲和我如线般地紧紧系在一起,天上人间,魂牵梦萦。
二十年的时光,许多往事已经淡化淡忘,唯独母亲驾鹤西去的日子无法忘却,成为我生命中的沉痛。2000年9月30日,对我家庭来说,是天坍地陷的日子。那一天的清晨,接到小妹呜咽着“妈不行了”的电话,我和妻子立马赶到母亲的住处,望着老人家双眼紧闭如熟睡般的安祥面容,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母亲已经走了,我久久地攥着老人家的手,期待着睁开双眼再和我唠叨的奇迹出现。然而,逐渐冷却的体温残酷无情地表明,她老人家真的走了。
望着安卧远行的母亲,想起她老人家一生为养育我们几个兄妹付出的含辛茹苦,而我们作儿女的回报永无期,悲憾如磐石压在心头。此时此刻,母亲在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一生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妇女传统美德,永远地留在我的灵魂最深处。
母亲是一个勤劳勤俭的人。她一辈子几乎没过上安顿的日子,出生在肥西县农村,因家贫和传统的重男轻女缘故,自幼就被送给无儿女的人家抚养。十三岁时,养父母先后去世,成为孤儿,被好心的亲戚送到六安城关同宗富户家当佣人。青少年时代艰辛经历的磨炼,养成母亲的坚强和勤劳,即便以后的日子再苦再累再难,她也能乐观面对。在我们家,父亲这个建国前参军入党的基层干部,似乎天生就是党的人,只问单位事,不问家里事,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母亲一人操持。父亲工资不高,贫困使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为了维持生活,支撑穷家,母亲拉过板车,砸过石子,帮人洗过衣服,挣些收入补贴家用,对日常吃穿用等开支花销,想方设法精打细算。以自己的坚强韧劲,把我们兄妹四个拉扯长大。用她的话说:“我一个人来六安,变成一大家子,也该满足了。”
母亲是一个善心善意的人。她心地善良,天生一副热心肠,从我记事起,我们家随着父亲工作调动,先后搬了十余次,每住一处,母亲都能与邻居和睦相处,乐意去做打扫公共卫生、调解邻里家庭纠纷、帮忙照看孩子、为年轻夫妇婴儿做衣被等好事,因而留下了极好的人缘,一些分开多少年的老邻居也依然来往走动。与人交往,母亲从不欠人情,不占好处,别人捎带礼物看她,她必定瞅准机会加倍偿还。平时还经常把我们带给她的水果、糕点或自己买的什么好吃东西送给邻居的小孩。1999年一次生病时,她多次向我交待,要是走了,一定不要惊动邻居,收人家的礼。她说:“你们几个现在都不住这里了,收了礼,人家今后有什么事,你们不知道,还不上,我不能死了还欠人家情啊。”正是按照母亲的这一交待,她去世时,我们一切从简,没贴讣告,没敢号啕,没收丧礼,没通知亲朋,没惊动街坊四邻,只是默默地守护着,默默地祷告着她老人家西行路上一路走好。记得冰心老人说过“有泪可落,不是悲凉”,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与母亲永别的。
母亲是一个明事明理的人。她年轻时只在妇女识字班扫盲认识几个字,虽没有多少文化,但她把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看的直接简单明了,做人的道理大都是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其境界超过一般人想象的水平。她对我们儿女的希望是:要成为正直、忠厚、勤劳的人。说的往往是劳动妇女传统而特有的语言,比如“做人要诚实,不能鬼头蛤蟆眼,缺德尻人的事不能干”;“做事要讲良心,心要放在胸中间,不能往肋膜坎里揣”等等。她对自己的要求是:不给子女增加负担,增添麻烦。
父亲去世后,母亲坚持单独生活,她担心我们挂念,每次见面都是报喜不报忧:“我好得很,你们安心工作,不要操心我。”我们每次给她钱,总是推来搡去不愿收,对我这个长子,则更是发誓赌咒:“你给我钱,我就买药吃。”一次,她大病初愈,看望时,我在她针线篮子底下放100元钱,我走后,她发现了,竟赶了近一里路把我撵到,在大街上当众塞给我,气喘吁吁地说:“你顶个门头不容易,当妈的帮不了你,还能叫你负累。”然而,2000年儿子考上大学时,她老人家竟拿出一千元,我知道母亲没有积蓄,这是她靠一针一线缝鞋垫子卖和平时一点一滴省下来的血汗钱,怎能收?老人家佯装生气脸一沉说:“不是嫌妈穷,拿得少吧?孙子争气,奶奶脸上有光,哪有不表示的理。”硬是把钱塞给了孙子。顿时,我眼湿润了。母亲对自己的身后事,看得开,看得淡,看得远。她的态度是不留骨灰,不留麻烦。生前多次说:“人死如灯灭,周总理那样大的人物,都把骨灰撒了,我一个老百姓还有什么留头,放三年后撒到河里去,省得年年麻烦去上坟。”母亲对儿女倾其所有,全力奉献,而自己却不愿给儿女添一点累赘,留一点麻烦。这就是母亲的认识,这就是母亲的方式,这就是母亲的境界,这就是母亲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