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百忍堂新说│传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7:53 阅读(0)

百忍堂新说│传奇

 人类社会在从原始部落向文明社会迈进中,逐步出现了姓氏的演变。有了姓氏的区别,后来就有了祠堂。祠堂是用来供奉家谱以及祖先牌位的场所。明清以来,同族人祭祀祖先,决议族内大事都在祠堂内进行。

大凡每个祠堂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一个宗族的标志,表明这个宗族的崇尚或信仰。堂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家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敦本堂”等。任何姓氏都可取用。另一类是反映祖先中某一重量级人物的功勋或德行的堂号,如王氏的“三槐堂”,传说是北宋时期朝臣王祜曾亲手在自家院内植槐树三棵,并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中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在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三十年后预言应验,其子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也植三棵槐树,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称谓至此渐闻于世。
 
------
 
又如倪氏的“经锄堂”,是因其祖先西汉贤相倪宽而得名。倪宽青少年时期读书用功,但因家庭贫穷而不得不给富人家打短工。每当下地劳作时,他都把《五经》挂在锄钩上。劳动歇息时,别人在树荫下或静躺或闲聊,他却捧着经书认真诵读。倪宽因学术渊博被汉武帝拜为中大夫。他的后裔子孙们以先祖这种苦读成功为荣,遂有了“经锄堂”堂号。
现在我给大家说说张氏“百忍堂”的故事。张姓在中国姓氏里算是一个大姓氏,民间有“九李十三张,天下无二汪”之说。在这张氏许多支系的祠堂里,你会看到其大门的门额上或大厅的正上方都悬挂着一块“百忍堂”大匾。张氏子孙们以“百忍堂”堂号为荣的原因是其来历不同寻常。
其一,据《资治通鉴》记载,古代郓州寿张这个地方有个叫张公艺的人,他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隋、唐四个历史朝代,享年99岁。张公艺自幼有成德之望,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家规以教子侄,因此树立起父慈子孝,兄友弟和,夫正妇顺,姑淑媳听的好家风。且九世同居,和睦相处。文载“合家九百余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人,缺一不食。”
后来唐高宗皇帝李治去泰山封禅,车驾经过寿张,听到张公艺家的故事,于是屈尊降贵,亲访张氏,问张公艺为何能管理好这个大家庭,张公艺回答说:“老夫处理家里一切事务以‘忍’为先。”高宗听完此言后,甚为感触,予以厚赐,并亲书“百忍堂”以彰其德。
其二,在张氏的一些支派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且带有传奇色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张保的老汉逃黄河水灾,带着全家十几口人由河南来到皖地某村。张老汉在这块田多人少的土地上带领全家辛苦劳作,勤俭持家,十几年后家庭生活渐渐殷实起来。张老汉有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他做的豆腐嫩白、韧实、爽滑,在当地很受人们的欢迎。后来他干脆从乡下搬到小镇上开起了一爿豆腐店,生意做的红红火火。
张老汉不光手艺好,为人也很厚道和气。他无论遇到什么要紧事、烦心事总是慢条斯理地说上一句“没事的”,然后一笑了之。他无论遇到什么人恼他、激他,他从不发火,也不去跟人家斗嘴。
 
曾经有一年过春节,张老汉请一位先生写春联,先生写完正门对联后,见还剩大半张红纸,于是眉头一皱,略思片刻,给他家的豆腐房题写了一副对联:“又白又嫩又有水,只卖现钱不卖赊”。横批是“欢迎新老顾客光临”。张老汉不识字,过年贴春联时只知把最大一副对联贴到堂屋大门上,其余的门大小差不多,就乱贴一通。结果把豆腐房的对联贴到了大媳妇的房门上。正月拜年时有识字的人看到这对联,联想到张老汉的大媳还很年轻美貌,于是作为笑柄,在小镇上掀起一场轰然大笑浪潮。从此人们见到张老汉总是跟他开上一句玩笑,一些没素养的人甚至把玩笑开到极点,不伦不类的脏话说上一大堆。可是张老汉从不与人翻脸,就是那么一句话,“没事的”,然后一笑了之。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