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老 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7:19 阅读(0)

 李金砚

老 家
 
李金砚,原巢湖一纸媒退休女编辑,喜欢文字带给自己的愉悦。有众多散文,散见各家报刊,并获有安徽省散文一、二、三等奖。退休后,依然喜欢在文字中流连忘返。
 
 
        肥东、撮镇、店埠、八斗、王城、王桂户,这些熟悉的地名,在我年幼时(那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每隔两三年就会跟着父母亲或母亲一起,沿着这些熟悉的地名走一遍,目的地是:老家王桂户。因为那个村庄是我父母亲生长的地方,是生他们的根——故乡,也是我的根——故乡。
        记忆中,那时候每回一次老家,其艰辛程度是现在的孩子们所无法想象的。
        上个世纪50年代,我父亲在一所远离巢湖市(那时候叫巢县)的一个偏僻乡村师范学校当老师。当时这个师范学校虽地处偏僻的乡村,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一所在全国都十分有名气的中等师范专科学校——那是爱国和平将军张治中在他家乡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虽然名气大,但因交通的闭塞,学校与外界的联系显得十分的不方便。所以那时每每和父母回一次老家,就像面临一场大战役似的。夜里三四点钟就要起床,然后步行三四个小时,赶往离学校二三十里路外的烔炀火车站,赶坐早班火车到肥东的撮镇,再从撮镇汽车站坐汽车到肥东店埠县城,到了店埠县城汽车站再赶紧找车,运气好的话能坐上去王城的车,下了车步行十几里路就到了老家王桂户。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坐上去八斗的车,下了车又要多走二十多里路,才能赶到老家王桂户,这时往往已是夜幕降临了。短短的几百里路的距离,要整整一天的时间,人累的是精疲力尽了。
        那个年代里,人们的物质生活十分贫瘠,而老家则连电都没有通,夜晚照明用的是自制的油灯。因为穷,村里不少家庭,睡觉的床,是用土坯垒起,上面搭上一些高粱秸秆或向日葵秸秆,再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就是一张床了。
        而让我恐惧的是,因为落后,村里每一户人家,都在户外挖一个坑,放上一个大缸,上面放上两块木板,再围上一圈半腰深的土墙,就是所谓的厕所了。更恐惧的是,因穷没有钱买手纸(现在叫卫生纸),村子里大多数人上完厕所后,往往用一些树叶、稻草或残破的瓦片、土坷垃完事。所以,在我年幼的记忆里,每一次回老家,我啥都不记得要带,就记得要妈妈带上许多的手纸。
        记忆里的老家是贫穷落后的,回一趟老家又是那么的艰辛,可每一次要回老家时,我都是很兴奋、很期待,因为老家有我慈祥的外公外婆,有只比我大几岁的小姨娘;还有我那血浓于水的叔叔(我爷爷奶奶在我还没有出世时便早已去世了)及年龄和我上下差不到几岁的堂兄、堂妹们。每一次在老家呆的那一段时间里,尽管没有什么丰富的物质,但他们所给予我的亲人般的接纳,和那发自内心的真诚热情,总是给我留下许多温暖的回忆。
        记得我最后一次回老家,大慨是在我十三四岁吧。因爷爷奶奶在我还没有出生前就去世了,所以每一次回老家都是住在外公外婆家,然这一次回老家,外公因患病已去世了。可慈祥的外婆见我回来了,高兴极了。在老家呆的那段日子里,还让我的小姨娘,挑一担稻谷去集上卖了,用卖稻谷的钱给我做了一件新衬衣。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一件衣服是要穿到破得无法再补时,才舍得扔的。于是,年少不更事的我,见有新衣服穿,自是开心快乐,却不知外婆和小姨娘日后要吃多少瓜果菜粗粮,才能替代那卖掉的一担稻谷。而我那善良和蔼的外婆,却没有等到我有能力为她买一件新衣时,便因病去世了。现想起来,早已退休的我,心还会隐隐作痛。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