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我的老师》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2:02 阅读(5)
【扉页墨香】重温《我的老师》
参加教研组听课活动,翻看七年级学生的课本,才知道改版了。人教版教材把巍巍写的《我的老师》这篇课文重新编排了进来。听学生们稚嫩的童音读起这篇三十多年前自己学习过的课文,久违了的熟悉,曾经的感动,一如老屋的袅袅炊烟,飘荡起丝丝缕缕、如梦如幻的歌谣,荡漾着别样的温情,温暖着我的心房。
我上初中时,教我们语文的,是个子不高、清纯漂亮的李老师。当时李老师才十九岁,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我们也不过十二三岁,是她的第一批学生。我还清晰地记得李老师给我们上《我的老师》一课的情景:她用诗一样的语调为我们范读课文,在讲台上演示“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的蔡老师假装生气的样子,我们都会心地笑了,仿佛就是文中那些调皮的学生。我对于“狡猾”这个词的“调皮、机灵、善意的举动”等等含义,就是在那一刻,有了新的认识。在我的眼里,温柔美丽、亦师亦友的李老师,就是从课文里走下来的蔡老师,这两个形象如此完美地重合起来。
我每天最盼望的,就是上语文课。正如大餐之外,还有各样的甜品。李老师似乎不经意地对课文以外知识的补充,总是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上语文课,成为一种享受,另外带给我探索的渴望。李老师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要建立一个摘抄本,名字就叫《语文荟萃》,老师说,“荟萃”这个词,形容好词好句汇集在一起——此刻,我的脑海马上泛出一片初春萌发的新绿。“荟萃”真好!我惊讶于老师的精妙才思,如同又结识了一位文雅的新友,不久,这《荟萃本》就让我有了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显示的机会。
课堂上我们一起学习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课文只有前四句。学毕,李老师说:“谁会背后面四句?”这正好是我课下摘抄过的内容!我颇得意地站起来背诵:“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离别情。”老师说:“不是‘离’别情,想一想,是什么?”我意识到背错了,可是不知道那个字到底是什么。开始猜——“送别”?“分别”?老师摇摇头,最后告诉我:“满别情。”那时那境,瞬间的头脑风暴,使我永远记住了这个“满”字。琢磨品味,愈觉古人用字之妙。
我和哥曾经在家门前,种了两棵梧桐树。春天,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开花了,紫色的桐花像一盏盏盛满酒酿的小酒杯,叠成一个个小宝塔的形状,端坐枝头,藏在绿叶间。这花朵和花香,总是缠着我的脚步在树下徘徊,再仰面贪婪地深吸几口带着花蜜的香气。我把梧桐花写进了作文里。没想到,李老师竟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读到一半,下课铃响了,李老师故意卖了个关子:“大家猜,在作文中,她把梧桐花比做什么?”下课后,同学们呼啦一下就围过来,纷纷问我:“你写的是像什么?”同学们带着几分羡慕敬佩的眼光让我的心化作了翩翩起舞的羽毛,连下课跳皮筋也有更多的同学愿意和我一组。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我像盼过年买新衣服一样盼着每个月的期刊《作文通讯》、《少年文艺》等送达我手中,并且找个角落,全神贯注地一口气从头至尾看完,一个月之内,直到翻看得几乎背过。
那时的冬天,教室里靠生炉子取暖,炉子安置在教室中央,周围是学生们的课桌。下了课,李老师走到炉子旁,用铲子往炉膛里添几块炭,就坐下来,我们都十分依恋地围成圈站在老师身旁。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兴奋得很,在周围打打闹闹的,其实就是想吸引李老师注意罢了,特调皮的山子,还故意跑到李老师跟前,假意告状说“某某欺负他”,引来我们全体女生的反唇相讥,直到他狼狈败退,大家一阵哄笑。李老师用温柔美丽的眼睛看着我们,善解人意地笑着,那真是一段难忘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