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喜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2:15 阅读(1)
安的喜事
安的喜事临近,乡亲四邻和亲人便都从四面八方朝一个方向汇聚而来,一路的绵延奔赶汇聚着温暖的亲情,凝聚在这个小山村里。
等我们赶回时,夜幕已经漆黑,远处屋外支起的几口大锅里冒出的缕缕青烟,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奶奶家刚出锅的新鲜杀猪肉在火盆的吊锅里,噗噗地冒着热气。那是奶奶一年辛苦的成果,打猪草,磨玉米,剪芋藤,打糠麸,铡猪草,煮猪食,日复一日,酝酿出三百多斤新鲜的有机猪肉。
屋内炭火温暖,美食飘香,屋外帮忙的姨娘婶婶们,开始在冰冷的温度下制作鱼丸、肉糕等美食。此起彼伏的捶打切剁的声音演奏着她们的勤劳和能干,细滑的肉质在她们的手里渐渐成就出天然的美味。
这声响一直持续到凌晨,给平日里寂静的小山村添了一份难得的热闹。
次日,鸡鸣狗吠后的清晨,池塘上已结成薄薄的一层冰凌,路边的枯草树枝上全都披上了厚厚的白霜,更深露重,此时的人们却早已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忙碌。
男人们负责运柴备炭起火,烧水添茶,准备好桌椅板凳;女人们开始捡菜洗菜切菜,洗刷碗筷,各自分工,有条不紊。
此时的忙碌正是为了晚上20桌的酒席菜肴,迎接本家的亲戚。这还只是一个开头,第二天中午还要准备40桌的酒席迎接四方宾客。
迟暮时分,客人们纷纷赶来,小小的水泥路口已被往来车辆围的水泄不通。长辈们负责迎客安排席座,屋内宾朋满座,端菜的小伙子手拿托盘排队准备工作,后厨阵地也是进入最紧张忙碌的时刻。
家乡的流水席平均有二三十道菜,由于这几十道菜都是一碗碗端出去,如行云流水,所以称之为流水席。席间每桌坐八人,菜品也是以丰富和精细为主,一道菜一海碗,吃好而不浪费。
席间的每一道菜肴都是我的三姨和另外一位乡厨精心准备的,正宗鲜辣的羊肉面;爽滑鲜美的鱼丸;入口即化的滑肉;营养美味的红枣炖鲜肉;爽口解腻的米酒汤圆等等,触碰着我们的舌尖,激起无限的家乡记忆。
酒席结束,送好宾客,便要开始筹备出嫁的相关物件和礼节安排。
虽说现在条件好了,在城里也有了住房,本可以一切从简酒店里招待一顿就可以了。但是爷爷和长辈们一定坚持要从老屋出嫁,说姑娘虽然要出嫁,但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安的出嫁,如我一样,也要从漆家的上堂屋出发,在漆氏宗祖的天地亲师位下告别族人,迈向新的家庭。
母亲亲手缝制的绣花枕头里要塞进红绿花生、白果、石榴和铜钱,子孙桶里要放上几个煮熟的红鸡蛋和花生喜糖之类。
上头时准备红梳子一对,红丝线若干,蜡烛香火,新娘坐在乘着水的桶上,由自家的已出门的姑娘为新娘上头,自己的哥哥背着送出门。
出嫁头晚,按规矩家人要陪她睡一晚,但是白天杂事的劳累,上床后也没有说什么就很快入睡了。
出嫁那天的凌晨5点,外面的狗便一直吠,原来是从省城赶来的化妆师到了,我们匆匆起床,安简单洗漱后便开始化妆。
楼下的家人们也都起来了,天还没亮,叔叔就忙着打扫上堂屋,布置器具,婶娘和姑母们在灶台上忙着给安下鸡蛋面,因为知心疼安接下来的一天的饥肠辘辘,所以早早备好鸡蛋面给她填饱肚子。
8点左右,男方迎亲的车队就到了村口的老栗树,放了报炮,母亲听到报炮一响,忍不住哭了,我们一阵安慰,才又各自忙去了。
住在附近的姨娘和四邻们也都赶来看新娘子,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夸着安。
“这么漂亮的新娘子谁家娶走了真是有福气”
“安是嫁了一个好人家,有福气”。
此时的安已经化好妆,换上中式红色绣花裙。喜庆的红色底裙上绣着黄丝线图案花边,银丝线勾出几片祥云,八瓣裙带上各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衬托婀娜多姿的身段,头戴明晃晃的珍珠黄金头饰,自然不浮夸的妆容,俏目朱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