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俗语中的撞车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1:49 阅读(0)
戏说俗语中的撞车
俗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词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然而,有些流传的俗语却在现代出现了意思上的撞车,使之处于明显的对立面。近期看到一个段子:酒是害人毒药,无酒不成礼仪;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人稀;财是下山猛虎,无财不成世界;气是惹事根苗,无气反被人欺。相对应的前半部分常在古书名著中出现,后半部分一看就是现在人存心要与之过意不去杜撰出来的。虽有狗尾续貂、牵强附会之嫌,但话糙理不糙,在“反驳”中对当今社会的一些丑陋现象作出了鞭辟入里的高度概括。我们姑且将它列入新生“寄生型”撞车,至于其生命力就得让时间检验了。
刚强是惹祸之胎,软弱则立身之本。此语见于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且多次引用,李逵、武松都享受过“刚强”说辞的礼遇,之中含有些许蔑视。反之,“软弱”则收获到了作者由衷的赞誉。其实,刚强与软弱的主流争论自古有之,有则寓言就是借用牙与舌作辩证说明。本来,牙与舌是一对利益共同体,长期默契配合相得益彰,单从偶尔不小心产生误会的交恶结果来看,谁能说“牙”不是完胜于“舌”?故事的结局虽出人意料,结论却令人信服。想必大家多已猜到了结果,不错,最终,确实是“刚强”的牙齿被岁月残酷地“拔”光了。另一则陶罐与铁罐的寓言,也有类似的辩证关系。说的是经长年累月后被人们当成古董挖出的两个罐,曾经傲慢的铁罐已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之前无力抗争的陶罐却完好无损。作者笔下舌与陶罐同样皆大欢喜的结局,依我看来,充其量只是以一种诡辩的方式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思维,顶多只能算是对牙和铁罐“此一时彼一时”哀叹的片面曲解。
不好意思,岔远了,还是回到“刚强则惹祸之胎,软弱是立身之本”上来,与之较劲的是相对“年轻”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位后起之秀的名头无疑比它的前辈要响得多,“点播率”更是呈几何倍数增长。它针对性明确,满腹委屈中似乎直接同“软弱是立身之本”扛上了,不过,整个过程都弥漫着不曾亮相的“刚强”的影子。前者靠耳熟能详的故事人物据理力争,后者借专家“心善者工资比‘刺头’明显要低”论证旁征博引,甚至不惜拉上无可非议的“马善被人骑”加以佐证。但至今,仍没分出胜负,本来也无需纠结其中,想必各人心里已有答案。
宁做皇帝三日死,不做草民百日生。不难看出,这也是一段广为流传的俗语。单从字面上解释,是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宁可“好死”不愿“赖活”。应该说,持此心理的人还不在少数。显然,这只是一个“假设”,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仅仅是让“皇帝”出来客串一下估估身价而以。当然,反对者众,他们立场坚决的以“好死不如赖活着”针锋相对。仿佛唯恐口水战胜算不大,为此还拍了部纪录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纪录片的名字就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讲述的是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艾滋病患者的家庭生活,在灭顶之灾面前,主人翁马深义一家表现出的最符合生命本质的朴实情感。
这轮投票,我选择支持“好死不如赖活着”。就像格言说的: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要能放下没必要的幻想,回归有担当的现实,认真把握生活的每一天,相信人生就不会留下太多的缺憾。既然,没事都能偷着乐,那么,还有什么比知足常乐的活着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