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楼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8:08 阅读(0)
决战楼顶
文/徐国南
----
两个月前,暑气弥漫,热浪涌动,市老小区改造工程队冒着酷暑,浩浩荡荡开进小区。没几天功夫,我们楼幢的左右前后近二十幢周围,装修架子纵横交错拔地而起围得水泄不通。围网罩,补墙缝,刷墙面……折腾了两三个月。至今,终于可决战楼顶了。
我家住顶楼,自然最关注楼顶的战况。中秋节前一天下午,我爬上楼顶,除了大理石板尚保留待用外,原来的水泥隔热板都已不知去向。有三四位民工正在忙着处理楼顶上的垃圾。他们估计我是顶楼的主人,一个年纪大点的指着楼顶上原盖的油毛毡说,这油毛毡质量很好的,至今仍乌黑发光。我告诉他,十年前我曾大修过一次,后又两次小修,花了近七千元维修费,油毛毡尽选好的,花钱劳力又劳心。
有了话题,我们交流走向深入。他又说,这次有政府出资,自己不用花钱了。我说,是的,至少十年,我不用再上楼顶了。这次旧房改造,我们老百姓托政府的福,不用费力,更不用花钱,就可旧貌焕新颜。尽管他操着安徽口音,楼顶上又空旷无际,但大致上还是能听懂交流。
他换了支烟,边吸边干活,还不时与我交谈:这个社区有一百多幢房子吧,政府至少得花费七八千万。这是个何等惊人的数据,是党和政府以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谋福祉的具体表现,也是推进舟山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虽到中秋,阳光已没有夏季的灼热,但下午二三点钟三十度左右的气温也足够让那些在楼顶上忙碌的民工们热得大汗淋漓喝上几壶的。我忙着上下楼梯,在他们的道谢声中替他们烧水送茶,总算缓解了他们的口渴之急。
----第二天,即中秋节那天下午。我正在午睡,楼顶上就传来“轰轰……"的响声。我带了一袋月饼爬上楼顶,看到西北角两个男子,一个年大的约五十余岁,头发花白,两手叉腰,若有所思;另一个年轻的,正躬着腰,在天沟里铺贴油毛毡。我和他们打了招呼后,伸手从袋里拿出两个月饼送给他们,并说:“今天中秋节,人们合家团圆,你们却在忙着干活,辛苦了!请尝个月饼,祝你们节日快乐!”那个年大的连忙说自己不吃月饼,对我的情意深表感谢。年轻的接受了,但仍低着头继续干活。
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是父子俩,也是安微人。那个年轻的才二十八岁,有两个小孩。那个父亲告诉我,对面那几个在忙碌的都是他们的老乡。中秋节本地人能合家团圆,他们中虽有在本地安家落户或携妻带小租房的,可很多却是亲人分离,或父母或妻子在老家守家护院,有的要照顾孩子读书,有的要照顾年迈老人,只能是天各一方,遥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称赞道:“为了舟山的繁荣和明天,你们无私奉献,将智慧和汗水洒在了我们岛城的土地上,军功章上将会刻上你们的功劳。”他微笑了一下,那古铜色的脸上漾起幸福和自豪。
第三天(农历十六)清晨六点半左右,楼顶上就传来响动,这么早又在干活了?我爬上楼梯,果然,几个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又开始上班。其中一个穿黄色丅恤衫的男子右手握着煤气铜管,酒杯型的喷头正蹿着绿色火苗,发出“轰轰"的响声,左手正将整筒的油毛毡缓缓展开,与左边的油毛毡边沿等距离重叠,然后将那喷头在油毛毡的外面缓缓移动。绿色的火苗疯狂地跳跃,高温下油毛毡迅速软化,与地面紧紧相吻难舍难分。
看时,发现一只煤气瓶横卧着,煤气管喷头正蹿着火苗狂舔着瓶底,我急忙叫喊着“师傅,煤气瓶底怎么可以用火烧,不会爆炸吗?“那几个师傅却若无其事,笑着说:“没关系,我们经常这样烧的,你放心好了。"另一个解释说,瓶底里积着水,用火一加热,煤气上浮,有助燃烧。看着他们那临危不乱见惯不惊的神情举止,我觉得自己是否真有点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