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做月饼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1:10 阅读(0)
八月十五做月饼
每逢中秋节我都要做上四五斤面的月饼,孝顺母亲,犒劳儿孙。母亲不吃外面卖的,就好这一口。
说来话长,本人就是从小吃着母亲做的月饼长大的。母亲是三十年代的北京大学生,老人家不但知书达理,写得一手漂亮秀气的颜体蝇头小楷,而且自幼受诸城名门望族的家风教育,学女红精缝纫,巧厨艺制细点。因而我也就耳濡目染、多少秉承了点家传,虽说没有母亲做的活精致受用,但粗粗拉拉地也能糊弄个大概其。母亲年迈后,已经无精力为过节而操劳,八月十五做月饼的重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
几十年来我已经养成了习惯,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馅料,将芝麻·、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们炒熟、去皮、擀碎。买红豆做豆沙,买红枣煮枣泥,熬糖浆,炼猪油。正是:制作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多必不敢减物力。
花生油、面粉、白糖都是单位逢年过节给职工们发放的福利不用花钱,低成本的酥皮月饼虽然制做起来工序繁琐,用时费力,但吃到嘴里却是满口留香,余味弥久。品尝细点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海萍家的老母亲,德顺家的燕燕、静静,徒弟小季都是我的拥趸,每年都翘首等待着品尝我做的月饼,享受用美食刺激味蕾感官的这一时刻。
那时,我在外地工作,做好月饼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青岛家中的母亲托人捎去或邮寄去二十多个,按妈妈每天早晨吃半个的定量计算可食用一个多月。说实在的,别看我为做月饼得忙碌好几天,但老伴孩子却没捞着吃多少。同学、同事、朋友、邻居,你家四个他家六个的,都不够分。大家吃得赞不绝口,我的心里也感到特别滋润。
退休后,我和老伴回到家乡青岛,至今已经有十八个年头。侍奉走了百岁老母,带大了孙儿孙女,累并快乐着,成绩大大的。
回味经年,最抚儿女心。那是十年前的一天,距离中秋节还有半个月,九十九岁的母亲就叨叨上了:“在诸城老家你姥姥做的月饼最好吃······。
“好的,妈妈,我已经明白您的意思了。”
母命不可违,赶紧忙活,和老伴一起买核桃,扒花生,洗芝麻······,把所有的"仁"们都倒鼓的去皮炒熟,再上研磨机磨细,放上油·糖等做成馅料。
其实核桃大块地入馅,松子整个地搁上,做成的月饼嚼起来才特别得香。但是,母亲真的是太老了,所有的牙齿都是山寨版的,什么都咬不动,连馒头都要用菜汤泡着吃,何况干果乎?咯着牙花怎么办?母亲是位生活严谨认真且秉性斯文的知识老人,个性强、注重生活细节,一天三顿饭定时定量,饭菜必须软烂且色香味俱全。我积几十年侍奉膝下之经验,已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可适时应对,老妈也就对我这御用厨师百般依赖。有时小妹来替个手,做顿饭,真不知是母亲味蕾刁钻,还是对小闺女爱之深责之切,反正总会不停地拽词挑毛病。
那年我做的月饼是用铁锅烙的,雪白的酥皮,微黄的圪渣,老远就能闻着喷鼻的香味。凉透后端上桌来,妈妈立马就吃了一个,我都担心怕她撑着。老伴见势也跟着奉承:“太好吃了!哈哈!把虎子送来孝敬姥姥的香港大荣华牌月饼都比下去了,赶快给老亲家、儿子媳妇、小妹、大姨、表婶子送去几个,·尝尝、都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