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目山在诉说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22 阅读(0)
两目山在诉说
朱胜田(山东莱阳)
距莱阳百里之外的平度市两目山,是胶东著名烈士,抗日英雄赵大川同志倒下的地方。烈士牺牲时任中共南海地委统战部长,年仅三十三岁。
一九四二年,胶东抗战势最严峻的时期,日伪顽相互勾结,南海地委所属的莱阳、莱东、即墨、高密、胶县、平东、平南等地域,被敌人逐步占领,地委机关和军分区被迫撤至平度以北的大泽山两目山一带。为扭转局面,胶东区委召开南海、西海两个地委统战工作会议,强调工作重点放在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顽汉奸力量,瓦解敌人就等于消灭了敌人。为此,身为统战部长的赵大川同志,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民族大义为底气,前后成功规劝策反了多部伪顽势力,经常一人化装深入虎穴,斗智斗勇,有理有节分化敌人,为胶东抗日形势的好转,做出了杰出贡献。
入冬,日军纠集二千余人对我南海地委所在山区进行疯狂扫荡。地位机关被迫紧急转移,但突围过程极不顺利,赵大川同志挺身而出,亲自组织指挥了掩护断后工作,与二十五名敢死队员一起,顽强阻击敌人。双方交战异常激烈,激战中两名警卫员先后牺牲,赵大川同志双腿负伤,已经无法撤出阵地,抱着必死的决心,一边将机密文件咀嚼艰难吞咽腹中,一边拆卸枪支埋入黄土。敌人追上来,见赵大川是指挥员,口里正咀嚼着文件,顿时气急败坏,寒光一闪,刺刀插进了大川的胸膛……
一代书生,就这样走了。
苍茫的两目山,见证了文弱书生的英勇无畏,见证了一代儒子的义无反顾。大山敞开它那厚实的胸膛,接纳了一具年轻的躯体。
漫长的岁月,一个婴儿长成一个老翁的时间,祖国,再不是江河呜咽家国破碎的旧模样。但两目山的松涛, 仿佛在不停地诉说,诉说着大川的故事。
你听那嶅莱涧发出的声音,悲怆而苍凉:大川在这里――, 你听那两目峰发出的声音,凄婉而哀伤:大川在这里――。
不知道南海地委统战部长是个什么级别,因为那时我党还没有执政,对比现在,赵大川烈士至少应该是县处级以上吧,从配备两个警卫员来看,职务确实不低。
烈士祖籍莱阳市河洛镇赵家埠子村,出生于1909年,也就是宣统元年。又名赵以敬,字少泉。祖上是当地富户,书香门第。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因以上有五个姐姐,大川作为唯一的男丁自然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幼也属娇生惯养的。读公学师范毕业以后,以教书为业,后来结婚生子,与妻子唐淑卿都以教书谋生。赵家祖祖辈辈积善成德乐善好施,方圆几十里威望极高,按理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对赵家的冲击都不会太大。如此殷实家业和比较安定的职业,很难想象年轻时的赵大川为什么能够投笔从戎,出生入死,提着脑袋干起革命来。
无法探究烈士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是什么触及了书生的灵魂,让他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也许,第一次接过了党组织授予的二八匣子枪那一刻,抚摸着冰凉的枪身,凝视着乌黑的枪口,这个饱读诗书的教书先生,对未来,对有可能发生的后果是做好了准备的。也许,这也正是烈士苦苦探索追寻多年的梦想,找到了党,赵大川找到了归宿感。
想到这些,似乎就不感到费解了。那个年代那种时局,山河破碎,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国家民族危难关头,一茬又一茬的读书人,都在寻求救国救亡的真理,他们舍家撇业,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抛却了自我,甚至走上了个人人生的不归路。早期的谭嗣同,其后的李大钊陈独秀,五四运动的学生,毛泽东董必武徐特里等等,无一不是教书人读书之人,他们践行了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枪杆子,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让人动容的史诗篇章。
赵大川又何尝不是读书人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