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土炕情结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3:52 阅读(2)

土炕情结

 文/董岳峰

 
农历十月一“寒衣节”,我从城里回到老家给故亲上坟烧寒衣,顺便看看老家的模样。在村里听人们议论,为了环保,政府不让农民烧火炕,给每家每户免费发放电热壁挂炉以取暖。闻之,我且喜且愕,突然不让烧火炕,对于地地道道的老家的人来说可能一下子难以接受的。当然政府的政策也许有它的道理,我不妄加评议,这里我想说的是我对土炕曾有着割不断的情结。
 
我的故乡就在关中腹地后稷故里,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人来讲,炕的作用可大啦,人在炕上呱呱出生,在炕上离开人世,人一辈子的休息、生活、学习都在这里完成。我的祖祖辈辈就在这里与其他地方一样,都把炕作为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命中重要元素。可以说:老家人的一生是由炕开始,至炕结束,一个土炕伴一生。
 
我长大后,才知道了我就是在土炕上出生的。我出生在60年代初期,那个年代,老家的生活和卫生条件不好,母亲们生孩子都是在家里进行。临产前,先预订好“老娘婆”(也就是接生婆),等待女人们出现见红等临盆的征兆时,家里人赶快打发人去请“老娘婆”,然后把“老娘婆”接到家里,完成接生、助产的事情。而“老娘婆”这个职业也很受欢迎,好吃好喝;但也常常因保不住孩子或者保不住大人而落下埋怨。生产过程都是炕上进行的,在一个火炕上,有钱人家会铺一些褥子,穷人家就会垫上草木灰或者炕灰,孩子就在这土炕上来到人间,也成为了他(她)第一个落脚点。出生之后,一整年时间也就是周岁之前孩子们会在这里躺着,认识父母、亲人,学会翻身、爬行、站立、行走……开启人生的旅程,我和我的同龄人就是这样的与土炕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割不断的情结。
 
在家乡有这样的理念:十亩土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既然离不开炕,那么家家户户都必须有一个宽大的、温暖的土炕,一个炕寄托着对亲人的呵护、对生活的憧憬。但是盘炕不是一个简单活儿,要有好炕,就得有好的技术门道。记得小时候经常见大人们盘土炕,比较起来我最佩服我父亲的盘炕技术了。那个时候,化肥很少,农家肥是最好的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据说经过烟熏火燎的炕坯、炕洞中的草木灰,都是上等的好肥料,施到地里,庄稼一季都用不了,下季还有余力。把炕坯、炕灰收集起来当肥料用,可以使土地肥沃,多增加粮食产量,所以,农村人隔上几年要把旧炕破坏打掉换成新炕。我父亲在秋天之前就开始准备把旧炕换成新炕。第一步,先打炕坯,老家人叫打泥坯(关中土话叫 ni pei)。夏季三伏天,我父亲选择无雨的天气,就在麦场上拉上几架子车干净的黄土,但是红土坚决不要,再用铡刀切好几背篓麦草节,搅拌均匀,用清水和成不稀不稠的黄泥,然后在场地上找块很平展的空处,扫干净,黄泥放入到固定的模子里,用铁铲压平、压实,有时用木杠子在上面捶打几遍,以保证里面瓷实,然后等待大太阳晒干即可。这时,炕坯怕被人踩坏,我恰好在暑假里,就主动负责看炕坯的任务,连续几天中午不休息,晚上在炕坯上盖上一大片塑料纸,以防止受潮或淋雨。我家当时有一个做炕坯的木模子,是一个长方形的,比别人的木头模结实好用。所以,经常有人来我家借模子,人们都会说一声谢谢,或者给父亲拔一根烟,但是父亲不抽烟。父亲脸上那种神情略带自豪,而我小小的心中却对父亲敬仰崇拜无比。第二步,就是盘炕,这是最关键的,很讲究技术,盘好了,烧炕出烟利朗,省柴禾,炕热的快,热的久,否则就麻烦了。所以父亲盘炕时特别用心认真,丝毫不马虎。炕窝中烟道的走向(炕洞)、炕撑柱的高低最重要,它决定着炕是否热乎,是否均匀,靠炕点火口的部分或者出烟口的部分是最好的、最热乎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年代故乡的冬天特别冷,一进门有一个热炕头,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一个家庭中,晚上谁能睡到炕头,谁的地位和受重视、受宠爱、受关心的程度就是最高的,这是故乡人周知的。我从小的时候,就从父亲的嘴里知道了:炕窝里的支撑柱是用砖头或者竖起的土坯(老家人叫土胡基)做成的,然后把炕坯平架在上面;高度一般在25到40厘米之间,太高热气走得快,炕不好热,太低烟出不去,会冒烟。炕洞的布局有“三洞催两洞”、“诸葛八卦阵”等,那些不同布局方法就像一种种阵法,就像一群群士兵,让那些“人间烟火”按照人类既定的方法和渠道游走、升腾。每到冬天傍晚,人们从炕门口塞满柴禾,一点火,在炕洞里就出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观景象。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柴禾缺,父亲就发明了盘“连锅炕”,就是把炕的火道和灶窝的火道打通,做饭时灶窝里的烟火最后通过炕的烟道走出去,这样做饭、烧炕一举两得,节省了烧炕的手续,也节省了柴禾。当然到夏季了,不用热炕,就把炕灶连接处暂时隔断。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