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烟和茶的故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3:21 阅读(0)

烟和茶的故事

 尹小林【甘肃】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饭后一支烟,胜似坐高官。”“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这些形容烟、酒、茶的话,说明了烟、酒、茶是世人生活中的必须品,尤其对那些嗜烟好酒者来说,不止是借口,而且似乎是说,没有它们什么事也干不成。酒有酒文化,茶有茶文化。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倘若没酒,便没胆上山,更无力打虎。酒壮英雄胆,因酒而成功大事者有之;酒壮熊人胆,因酒而耽误大事者有之;酒消愁人忧,好酒解不了真愁者有之。此类故事在中华大地上自古以来就多如繁星,不必赘述。那茶还有个茶道,而烟的故事似乎并不多见,但人与人交际,即使初次见面,互敬一支烟也顿感亲近好多,交流起来也不显尴尬。在这里,我就叙叨叙叨烟和茶在某些人身上的巨大作用,以博各位一笑。
一、茶瘾
饮茶提神。茶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虽然茶的种类很多,但饮法似乎除了冲泡饮用,恐怕就是我们西北人的罐罐茶了吧。本地人自古就有煮罐罐茶饮的习惯,尤其年长的男性。茶具也有点讲究,比如过去的喝茶人,用泥捏个三齿火炉,里面码着柴禾,上边架个预热水的小铁壶,偏旁煨个煮茶的小沙罐,熬煮罐罐茶,悠闲自得地品着茶,是非常享受的。后来用煤油炉子,再后来用电炉子,现在大多数喝茶人用各式电磁炉煮罐罐茶。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茶具也越来越讲究了,煮罐罐茶也更方便了。还别说,煮的罐罐茶比冲泡的茶水既有劲道,又有味道,尤其沙罐煮的茶更是苦涩中透着清香,还容易上瘾。过去,家里来了贵客才用罐罐茶招待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村里有一老汉,虽年近古稀,但身体硬朗,别无其它啫好,唯颇好茶,每天天亮前,必须架起火炉,煮罐罐茶喝。如果一天不喝茶,就喷嚏连连,头晕眼花,浑身无力,状如感冒,据自己说筋酸骨软的很是难受。所以,无论春夏秋冬,不管什么情况,喝早茶已成他生活的必须。
一个夏天,他去看望远嫁的女儿,那时交通不便,黎明即起,先走十多里上山路,然后在山顶搭班车到火车站乘火车,最后下火车还有十多里山路哩。
大热天的,这一路他走得十分艰难。饿了啃两口干馍馍,渴了向人家讨要开水喝。虽不甚饥渴,但到女儿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也够受的。
他一进门只喊:“狗狗(孩子)快点,我不行了!”正在家做家务的女儿听见父亲的声音一惊,赶快出屋,只见老父面黄如蜡,步履蹒跚,哈欠连连,嘴唇干涩,眼圈青紫,病态十足。女儿见状,吓得够呛,着急地问:“哎呀,大大(父亲),您老怎么了,咋这个样子?”老人只说:“快,我不行了!”女儿一听,更慌了。赶快将父亲扶至堂屋,没连得掸衣洗尘,忙将其安顿到炕上躺下。
女儿问其饥渴,老人只说不想吃喝。女儿赶快打发两个邻居,一人去找医生,一人去喊在地里干活的丈夫。山里人,四村八庄才有一个赤脚医生,半天找不到。不久,女婿闻讯,旋即到家。见到岳父,询得详情,再观其状,也慌了神,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
山里人本就敦厚朴实,邻里之间相处和谐,一家有事,家家会当自家事一般关心。所以,对门儿的一家子,左邻右舍大婶子,远街近邻老爷子,凡在家的男女老少们,听说远来的老人一进门就突发重疾,生命垂危,便一齐聚拢了来。顿时,人来人往,门庭若市,熙熙攘攘,有隔窗窥视者,有进屋询问者,有忧疑揣猜者,有小声议论者,人人愁容满面,个个忧心忡忡,表现出极其关切之态。眼看老人不言不语,很是吓人。可是,找医生的人还没有来。
正当大家急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时,只见女婿紧蹙眉头,突然若有所思地问老人:“大大,今天喝茶了没?”可老人话也不想说,只是佝偻着身躯,紧闭着双眼,就着枕头轻微摇了下头。女婿问妻何不给父炖茶喝,妻说:“要炖来着,可大大说不想喝,我看这样,心想必是有病,更不想吃喝,把我吓慌了,只顾着找人喊你请医生,所以,没给炖茶喝呢。”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