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读书养生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2:43 阅读(0)

 读书养生

                                               
         文/杨森
 
 读书就是备课,备课最好读书。这是我的观点和体会。我们常提到底蕴这个词。什么是底蕴?底蕴是个意蕴丰富的概念,辞源解释为蕴藏着的才智、见识。从生命的角度看,底蕴其实就是一个人生命的能量,包括精神、知识、生命的能量。具体到教育它表现为一种生命的感召力。底蕴丰厚了,才能支撑起课堂,让课堂有气场,才能支撑起自己的教育生命,才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灵魂。这和绘画中的画龙一样,画龙贵在画好什么?传统的观点是画好龙眼。但吴冠中先生在他的《画语录》中却说画龙贵在画好龙身,庞大的龙身画好了,龙眼在才有好的依托,龙才能显出神气威武。具体到我们教学,底蕴是龙身,课堂是龙眼。有时我们可以把一节课打磨的很好,甚至拿某个级别的一等奖,但真正能让自己走得更加高远的能量绝非一节课,而是一个人的底蕴。一个底蕴深厚的教师,课堂上才能多一份教育的胆识、智慧、自信、豪气、艺术,才能成雄狮般王者霸气。王崧舟老师曾说教书就是教底蕴,底蕴不深,再好的教学设计、策略、技法都是花拳绣腿。一个教师要想在职业生涯中走向辉煌必须学会用书堆积自己,让自己沉到书海里与书相拥,这样你的课堂才可能丰富、生动、深刻、灵动。许多拿过全国及省市一等奖的老师后来却偃旗息鼓,没再出彩,我想原因可能就在这。许多老师不喜欢读书学习,这就意味着你的教育生涯不可能很辉煌。一句话,不读书你只能做一个平凡甚至平庸的老师,工作时平平淡淡,退休时普普通通。回头一看,自己连一点话语权都没有,更谈不上高级的精神享受了。
     教师的职业决定我们要追求的是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质生活。我们想物质也白搭,那样只能越想越痛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们只能打造我们自己精神的小屋,然后在那诗意地栖居。要丰厚自己的教学底蕴,就要读书学习。为此我想到了尼采的精神三变。尼采以为人完成自我成长要经历三变:先骆驼、后狮子最后婴儿。什么意思啊,就是先如骆驼一样吸收咀嚼,贮存能量(骆驼),然后才会使自己慢慢变的强大起来(狮子),最后回归生命的起点,开始新的周期。(婴儿)大家不要小看婴儿和生命周期,这不是生理意义。哲学意义上的婴儿和生命周期讲的是人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生命轮回,开始全新的生命,在每个轮回中重新开始找寻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一个目标实现了要快速转入下一个目标,这样的生命才有生机和活力。我觉得读书就是吸收咀嚼,就是储存能量的过程。也是打造个人幸福空间的一种最好方式。现在我们好说活在当下,这个词有消极成分也有积极意义,有立足眼前尽心努力的禅宗意味。其实当下的时代,人很容易找不着北,在物质的诱惑下人更会有找不到幸福的感觉和困惑。作为教师我们要让自己的心灵贴近书籍,这样我们才可能不浮躁,安顿心灵,才可能接近教师的职业本色,当读书成为我们生命的习惯时,当我们读书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时,我们才会实现精神的突围,诗意地栖居快乐地生活。我以为读书是让我们更好的活在当下的精神氧吧。梭罗的《瓦尔登湖》要告诫我们的是:人活在世上其实不需太多的物质,讲的是人要学会放弃太大的欲望,要追求内心的快乐。读书会让我们消除瓦伦达心态,让我们抵达快乐的彼岸身心健康,让我们不孤独,不寂寞,精神愉悦充实,所以我说读书就是养生。
 生命不堪浪费,人生重要的不是所在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希腊戴尔菲神殿的石柱上刻着一句著名的话:认识自己。这句话有跨越时空的警世作用。许多人在人生路上迷失自我,就是因为他没有认识自己。作为教师认识自己我以为就是要清楚我们的职业特点,对自己有正确的职业规划。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精神小屋才会找到幸福的感觉。许多老人早晨起来挑着个鸟笼到处遛弯就是例子。作为教师,我们的精神小屋我想就是人在书中。在读书中踏上精神之旅,享受人生快乐,这应当是我们的一种高贵的追求。我很欣赏张志勇厅长的几句话: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