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爬犁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2:39 阅读(0)
消失的爬犁
文/杨森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东北人冬天大多用爬犁拉东西。
这种爬犁几乎家家有,有的人家甚至有好几架。往那一排不逊于今天家门口停了几辆车。
别小看这爬犁,它可是东北人独特的发明创造,连回乡拜谒祖陵的乾隆皇乾都对它赞赏有加:“架木施箱质莫过,致遥引重利人多。冰天自喜行行坦,雪岭何愁岳岳峨。”写的就是它。
爬犁这名字起得好,有意思,充满智慧和想像。一则其下无轮能滑行,二则其形状像耕地的犁,比原来叫扒杆、冰床、拖床等要形象准确的多。别看它带个“爬”字,走起来却“行雪上疾于飞鸟”,比爬快多了,也没有耕犁的笨重。
爬犁制作简单,山上的拧劲子、色木、柞木等都是制作它的好木材。虽然好做但有讲究,手艺高的人造出的爬犁漂亮拉起来轻快、舒适,有的要用好几年,越用越好使。我就喜欢用这样的旧爬犁,快、省力,不用磨合。记忆中父亲就善于做爬犁。一到冬天他就带我上山,满山遍野地寻找做爬犁杆用的辕杆,这是做爬犁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我们好选两根茶碗口粗细三米多高的小拧劲子树。它韧性强,坚硬耐磨,做出的爬犁平稳滑溜。父亲对此要求很高,一定要选那种挺拔笔直树杈少且上下粗细较均匀,无疙瘩树结的树。每当发现这种树时,父亲就特别高兴,围着它转悠半天才锯倒,然后两人一人一根高兴地扛回家。做爬犁是个细心活,要在两根辕杆一端约一米左右的地方埋上热灰,慢慢熏烤,待其烤软压弯,弯度合适才行。再锯两根粗实的横梁、四根立柱,凿出卯榫,对接安好后用木楔子严丝合缝地镶死钉实,最后将辕杆贴地一面用刀和砂纸砍磨平滑,一架爬犁就基本做成了。
父亲做的爬犁稳、轻、快,载重时就是走在偏坡也不崴“腿”,两根辕高矮合适,架起来舒服用的上劲,拉个千儿八百的重物绝对没问题。
那时我家住在林场,山里人做饭特别是冬天取暖就靠柴禾。因此冬天人们除了上学工作,主要就是上山拉柴禾。家里没有牛马,拉柴禾只能靠人,因此人力小爬犁就成了运柴的重要工具了。
东北那地方冬天一到好大风雪,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就都急着架起爬犁,带上斧头和弯把锯上山拉柴禾。看吧,东山、南山,山脚、山坡,到处都是拉柴禾的,道路早被爬犁压磨得光滑耀眼,一路逶迤地伸向山里。一张张爬犁满载着柴禾在雪地上争先奔跑,爬犁声吱吱呀呀,像极了小曲。不错大家都想在冬天多拉点柴禾。除了自用还可卖钱,记得那时一立方柴禾要卖三块五,钱可不少啊。
我家拉柴禾主要在周末和寒假。我和父亲各架一张,弟弟妹妹们各自分工。上下午各拉一趟,早晚忙个不停。遇到路远且柴禾不好整时便很晚回家。拉柴禾是个力气活,辛苦不说有时还很危险。还好那时山上有很多林业工人采伐时堆下的枝丫堆,里面有好多柴禾我们可以去那捡柴禾。山底山坡的柴禾捡完了,就去山顶找。为了快有时我们还把爬犁拉上去,可整完柴禾,下山“放坡”就危险了。这时架辕的一定是父亲,他劲大有经验,我整他不放心。“放坡”时弟弟妹妹在爬犁两边拼力向后拽,我在爬犁后用绳系一根粗大的木头,坐上后双脚使劲后蹬以增大爬犁的阻力。总之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起向后拼命用劲,尽量让爬犁下滑慢点。但即使这样爬犁下山的速度依然挺快充满危险。母亲在家做饭处理家务,知道后总是埋怨父亲,一再叮嘱以后不要再上高山了。可每当发现山顶柴禾多时我们还是喜欢拉爬犁上去,想想也是拼了。
“放坡”危险可遇到坡小时就轻快了。这时我们再也不用拼命往后拽了,弟弟妹妹们会高兴地站在爬犁上,我架辕将两脚向前一伸,任爬犁向下的惯力推着我们飞。我们欢呼着、尖叫着,风在耳边呼呼响。关东民谣:“关东山,太奇怪,没轮大车跑得快。”我算是体会到那种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