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传统的味道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2:32 阅读(0)
留住传统的味道
灵宝市文化馆
文/张娜
导语:灵宝市地处豫秦晋三省交汇处,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以来就是人群繁衍生息,农业生产繁荣的地区。因为有着漫长的生产生活的历史,在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有着许多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传统小吃。在这众多的、以面食为主的小吃中,凉粉是比较独特的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以红薯面为原料的凉粉,灵宝当地的凉粉以绿豆为原料,而且经过一定程度的发酵,所以吃起来口感略酸。第一次吃的人会以为是原材料发酸变质而难以下咽,但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这恰恰是灵宝凉粉独特的魅力所在。夏天吃一碗浇了蒜汁、芥末、辣椒油凉拌的,酸爽;冬天吃一碗打了鸡蛋、盖着碗热炒的,酸香。真可谓是冬夏可口,老少咸宜。灵宝的这种绿豆凉粉发源于市区东部的阳店镇寨原村,旧时在村里几乎家家会做,因为袁和建是村里的两个大姓,尤以这两家做的最为出名。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食材价格不断上涨,制作工艺不断简化,好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感叹:“寨原的凉粉怎么不是原来的那个味儿了呢?”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听说了阳店镇布张村有一位刘乐照老人,他为了留住记忆里传统凉粉的味道,寻访名师,利用自己家位于310国道旁的小院,精选原料,严格按照传统方法制作,不仅做出了味道纯正的寨原凉粉,还开发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凉粉宴,当地百姓口碑相传,名声日隆。我们慕名前去采访,希望能完整地记录下来这种传统小吃的制作技艺。
阳店镇位于灵宝市东北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山西塬夹一川,地势平缓,灌溉便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刘乐照的凉粉作坊就位于阳店镇区东部的310国道边上,前边是三间平房,面积最大的一间里边摆放着五六张小方桌,可以让客人就餐,另外两间是操作间,摆放着一盆盆做好的凉粉和新鲜的蔬菜,还有一间盘的有火炕,是专门蒸馒头的地方。南边地势略低的地方还有两个房间,就是专门加工制作凉粉的作坊了。作坊不大,但是墙上、地板上都铺的有瓷砖,看起来很干净。在里面忙着泡豆、打浆的师傅系着围裙,穿着雨靴,笑呵呵地说:“我们做凉粉啊,离不开水,不管冬夏,这地上一天都要冲好几遍呢。”靠墙是一排五口大缸,大半截都埋在地下,地面以上有三、四十公分高,起了一个平台,师傅说这都是为了操作起来方便,而且缸体埋在地下,冬暖夏凉,利于发酵。缸里装的是磨好后在沉淀发酵的浆水,因为放置的时间不同,颜色深浅不一。刚磨好的浆水颜色发白,上边还漂浮着厚厚的泡沫,放置时间长的上层开始变清,颜色略微有些泛黄,变得柔和起来。据师傅讲,磨好的浆水放置5-8个小时后就会分为三层,最下边一层是淀粉,中间的是浆泥,行话叫脸子(音),最上边的是清浆。它们会被分开放置,浆泥和淀粉量少,装进桶里,清浆会装进大缸加入引浆发酵,发酵好后做凉粉时要用,还可以用来做浆面条,也是当地百姓很喜爱的一种传统面食。所有的材料都备好以后就要开始熬制了。先加上半锅清水,然后在锅上边架上一个面筛子一样的东西,把已经凝固的绿豆淀粉放进温水里化开,慢慢地从筛子上倒下去。这样做还是为了过滤出淀粉里混入的豆皮和豆渣一类的杂质,以保证最后做出的凉粉细腻的口感。铁锅的直径大约有60公分,深度在50公分左右,锅壁很厚,感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搬不动的。加好淀粉以后,再兑入适量的浆水和脸子,然后加满水,就可以生火了。他们坚持使用柴禾作为燃料,师傅说柴禾的火柔和,不会把锅底烧糊,而且会让凉粉有一种果木的香味。火很快生起来了,偶尔有桔红色的火苗从锅底下窜出来,看起来很温暖。灶台上放着一根1米多长的硬木棒,师傅不时拿起来在锅里搅动着。他说淀粉类的东西加热以后会越来越黏稠,所以每隔20-30分钟就得搅拌一下,使受热均匀,以免有夹生现象。整个熬制过程需要差不多3个小时,撤火以后盖上锅盖再捂半个小时就可以出锅了。像这样一口大锅,一次可以做出大约170斤的凉粉,他们一天要做三锅,然后发往郑州、三门峡、灵宝等城市,可见这种小吃的受欢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