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北京?北京!(三)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5:06 阅读(0)

 北京?北京!(三)

 
原创 四桶  行者之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来到北京,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总是要去走一遭的。 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无论有没有考进北京,有没有进入这两所高校,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内,北大与清华对于曾经乃至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有着一种五味杂陈、复杂深厚的情愫。可以这么说,这两所高校成为了激励一代代高三学子“醉里挑灯苦读”、“头悬梁锥刺股”发狠自虐的终极目标和“航海明灯”。当然,我这么说,也不全对。也许,在开始的时候,明明知道是一个不可能到达的远方,但是心底给自己加油鼓劲:努力,总会向前,即使没有到达远方,至少来到了比现在远一些的前方。
 
而回过头来看,我们所羡慕与追求的清华北大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好比你一直觉得富翁离我们很遥远,有一天,有这个机会你来到了富翁的家里。你走进他的庄园,抱着好奇、景仰、羡慕、茫然、探索、无知、迷惘与张望,走进了它的院子,被管家拦住问:你是干什么的?有没有邀请函?要不要给主人先通声气?你猛然发现:即使参观,你也是一个被拒绝者的身份。就像这座城市,它到底包容了多少生命?让多少生命能给安详静谧地徜徉在它的怀抱里,可以心安理得地长此以往呢? 不得而知。
 
优娃说:对于大侠来说,去学府路一条街上看那些大学,肯定是必然要走的线路。我笑而不语,这个规划肯定是要有的。而规划往往是被意外打断的。 那天早上起来已经很晚了,我们仨老男人磨磨蹭蹭半天才出门。天空依旧很蓝,首都以少有的连续几天的蔚蓝色接纳着我对它的景仰。如此天蓝色的主色调,让人的心情一直很轻快。虽然,北风依旧凛冽,气温如此寒冷,天气日益燥火,周身干燥不堪,但是,晴好干净的天空,总能一扫人精神得慵懒和心理的不舒服。我们本打算去颐和园的。颐和园离优娃住处不远,穿越两三个公园,即可以看到玉泉山。醒目的古塔矗立在山间,古色古香的建筑布列其间。公园里三三两两坚持锻炼的人们或慢跑,或健步走,或打太极,或跳广场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祥和的笑容。沿湖的芦苇荡里,一阵阵劲风吹得高高的枯黄芦苇压弯了腰,阳光直插进苇丛之间,在湖水的反射下照进人的眼睛里,晃得很,却又舒服得很。在一座多廊相抱的亭子下面,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正在练声歌唱。其中一位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的老阿姨,拿着话筒唱经典革命歌曲。我坐在对面静听了许久,余音了然,婉转清脆,音准很高,我直拍手叫好。她礼貌性的回了句:谢谢!然后继续着自己的节奏和歌唱,我们则继续向前走去。走着走着,我们错入了驶往香山的轨道交通试行线上,列车缓缓驶过,空无一人;再往前走,竟然走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集水人工通道处。从南方调运而来的清澈的绿水闪着亮晃晃的光,这一渠清水,让我想到了京杭大运河,但是显然,眼前的水比现今大运河的水要透亮干净得多了。作为贯穿南北、连接南北的一条枢纽,隋唐时期,大运河更注重的是交通物流人流;而今天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伟大的工程,无一不跨越时空解决老百姓饮食起居等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场景,不是停留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不是播报在《新闻联播》里,它就活生生地躺在我们的脚下,让我们去感知它的温度与生命力。
 
对于我来说,北大之行是抱着一种朝圣或者说感知历史气息的敬畏心来的。我踩着小黄车游走在慵懒的午后,学校里面到处在搞建设。新楼房拔地而起,图书馆被围挡挡起来施工,小游园里面也在搞园艺施工。中国的建筑大工地,在北大里面也是缩影可见。多处施工的场景,让我索然离去不想影响此行的心情。高大教学楼、新式的楼房,这一点也不是我想看到的北大。绕行后到了一些僻静的院落处,此处离文史学院不是很远,上面标注着“一院”“二院”……外形是一座座小四合院,看得出是新盖的,今人雕琢施工的痕迹也颇为明显。在外面逛荡了一圈,绕到了“大雅堂”那边矗立着“华表”的小广场里面。这个广场不大,两边草坪里面围着两座“华表”。两边的建筑呈古典宫殿式风格对称而立,正中间是一座廊檐外翘的砖木结构建筑。广场内的松柏之青与深冬里的天空之蓝交相辉映,红色的立柱与灰黑色的廊角砖瓦相得益彰。一群群不知名的鸟儿扑腾来扑腾去,掠过天空,立于松柏枝头。这些鸟的祖辈们,一定聆听过先贤大师们在此的精彩讲座和热血沸腾的演讲。穿越在这个广场里面,那些耳熟能详的人名各个如雷贯耳。他们在战争的岁月里统领军队抵御外侮,在和平的新中国埋头苦干克服一个个发展难题,在改革的弄潮头开天辟地,在文化的沃土中辛勤耕耘、甘于清贫;他们在各个时代、领域、行业叱咤风云,他们在时代丰碑上雁过留名,他们在硝烟战火中为国捐躯,他们在人性风云中坚守底线。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大人。他们都曾来过这里,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在这里感染着北大的气息。我是寻着这种气息而来,虽然不见得感知多少,但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凳、一虫一鸟,只要是来自过去,打着历史痕迹的,总让我想不断接近,揭开他们背后的故事。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想走遍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而你的时间和脚步,在这么大的一所学校里,是多么得微不足道。走着走着,走进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里,里面正在进行一场“欧洲版画”展。我下载了语音介绍引导的APP,沿着布展通道把版画仔细观看了一遍。展览将整个欧洲版画发展史粗线条勾勒出来,并将一些经典的传世名作用文字介绍出来。栩栩如生的工业革命时期的贵族、民众日常生活被如实刻记在一块块版画上面。其中有一幅“乾隆大帝像”,旁边是一篇纯外文介绍。我不认识究竟是法文还是德文,这时候,一位男生对一位女生讲解这段文字的意思,并说出来这段文字的出处,还旁征博引地介绍了这幅画作的由来。他们交谈的声音很小,并不影响其他人的观看。整个游览过程中,未见一名学生拿起手机对着展览拍照。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