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渐入文门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5:05 阅读(0)

渐入文门

 文 | 慕 川

深居于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正北方四公里的山水云田间,有一个百分百的纯黎族古老聚落----文门村。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千年古寨又亮展出淳朴而精致的古风新韵。
 
文门,位于出山入海之地,距大海只有两公里,曾经是州官朝宦往返崖州的驿站和隐歇之处。康熙五十三年,钦差大臣苗曹汤奉御命来到海南,认定此地是四周青山怀抱、左右蟠龙向海、得水藏风、祥云紫光泛起之福地,决定驻节于此,定名“文门”。此后,清太守程哲、范云梯等也相继来此驻节观风。 
 
渐入文门,浓荫的林木,油绿的稻田,幽静的小路,整洁的黎寨,镂空的篱笆,冷凝的灰瓦和画满图腾的白墙,映照出海南黎寨独有的风貌。
 
我对文门村一见钟情,缘起这里的山水奇石。
 
午后,急促的阵雨把文门洗涮的石见本色。烈日透过云缝,放射出万丈光芒。平湖水汽氤氲,远山岚烟缥缈,千年古寨掩映在浓郁葱茏的雾霭之中。
 
我估摸着,远古时期的文门村和其背负的马岭以南,很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不然怎么会有并非火山熔成的奇石阵群呢?
 
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文门村岩石裸露,奇石棋布。石旁倚石,石上叠石,到处可见巨石卓秀。石岩林海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夹杂着少量的针阔叶混交群落,树种根系发达穿透力强,其形态和发育完全依岩石缝隙、地表土壤而择生。有的树木从整块岩石上立拔而起,好像树干就是岩石的延伸;有的在巨石上盘成根系,把岩石包裹起来;有的树根则从几十米高的陡岩上悬挂,再钻进岩缝。这巨石上的浓郁森林,千姿百态,纯情糅合,构成了文门村独特而绝妙的自然美景。
 
据村支书兰鹏介绍,文门村的石头神奇而有灵性,每块石头都有许多神奇的故事传唱。
 
 
 
“惊天石”,周长85米、有11米之高,绝对是文门石族之王。早年惊天石曾遭雷劈,形成了壁平如切的2米宽的大裂口。相传钦差大臣苗曹汤驻节文门时,就在这巨石前设坛台祭石拜天,祈太平恩泽百姓。听村寨的老人讲,惊天石的得名,最先是有个道士路过文门,凭仰这块被惊雷劈裂的巨石多时,说了一句“石破天惊,逢凶化吉”。随后,清太守程哲又来此驻节,便称此石为“惊天石”。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〇二年十二月刻立的“惊天石记”载文:石头背面有一巨大空洞,日寇入侵文门村扫荡屠杀,全村男女70多人进入此石洞中藏匿,免于一劫,并在洞中产下二婴,因惊得喜,化凶为吉。直到今日,每到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来此烧香祭拜,祈祐神灵。
 
屹立在村西土龙湖畔的“钦差读书石”,也有着一段弘扬文教的历史佳话。一大一小两块光滑平整的石头,宛如石床,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榕树如同一把神来遮阳伞,荫泽石床。清代钦差苗曹汤但见这巨石奇特,便在石上休憩。眺望这里山峦环抱,层次分明,旷野秀美,景致明媚,读书人的雅趣油生。此后,钦差召来黎家幼童,倚石读书,传授知识,以扬文教。钦差大臣崇文教人的圣贤风范,也给今天的文门石族平添了浓重的文化之蕴。
 
 
两组并贴、三层巨石累叠的“官帽石”兀立村口,远望奇石外观形如古时官员的帽子。传说宋代一官员被朝廷贬放至海南岛,其终日寂潦,愁肠百结。一日,这位流放的官员路过文门,忽见巨石雄奇,高耸挺峻,恰似官帽,便情不自禁地急速登攀,临石抚摸。摸着摸着,一道光亮从石缝飞闪,不久他便官复原职。黎族老人绘声绘色的讲解,倒叫我觉得文门村的每一块石头都有着不可探究的神话之秘。心里更清楚,景致之处,旅游胜地,不讲故事,莫言神秘,无予文化,石头再奇也只是块没有生命的岩石罢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