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笼包子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10:55 阅读(0)
博园带娃|一笼包子
原创 博园 博园
夏日周末,三五好友,携家带口,小聚庐间。
孩子们你追我赶,童真无限。大人们吹牛呱蛋,笑声不断。
席末,剩包子一笼,左右相看,自告打包,光盘实践。转乘公交回家,途径白水坝,瀚文建言:太爷还在生病,我们去给他送包子吃,这样他就康复地快一些了。遂前往。老太爷久病在床,闻瀚文意,嗅包子香,眼神多了几分神采,拉着她的小手,泪眼婆娑,即刻就食,细嚼慢咽,快乐如孩子一般。
童稚耄耋,四眼相盼,四代相亲,竟能如此有心,怎能不令吾辈汗颜。
晚归至家,我很正式、很隆重地表扬了她,并问:你怎么想到给太爷送包子了?
答曰:这样就可以骗你给我买更多的礼物啦……
童言无忌,聪明的人儿,你的小心思,我懂。
知道模仿为父,深得吾心,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将会得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带娃,很多家长都是手握“育儿宝典”,普及各种“兴趣班”,打基础,增本领,练就童子功,都恐怕输在“起跑线”,对社会、对学校、对培训机构等产生诸多依赖。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有什么样的“input”,她就有什么样的“output”,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孩子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时会让你大吃一惊!
某日,送瀚文上幼儿园,看着沿途依依杨柳,想起童年西北大山深处黄河之畔的悠哉生活,随口背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指着路边的柳树给瀚文说,这就是杨柳的柳,没等我说完,她竟然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古时候人们告别的时候,都会站在柳树下,折柳枝送别。我当时的amazing呀,问她从何学来,瀚文骄傲地说:故事书上都有呀,哈哈,你不知道吧!
最近的亲子时刻,主动引领瀚文吟诵,有时她埋头玩玩具,竟不理我,甚至还左右言他,故意捣蛋,当你唱独角戏时,她忽然就能跟着我或独立地将我所教吟诵出来,且抑扬顿挫,师出一门。昨日,竟对我说也要教我背诗歌,竟然背出了常去吃早餐的庐员外店内广播的大段广告词,什么“只为一根好油条”“用最简单的食材做最美味的食物”等,一字不差。为避免软广告,就不一一列出。
瀚文,我想对你说:为父甘拜下风!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大概率成为什么样的人,生物遗传不容置疑!
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你的孩子大概率成为什么样的人!孟母三迁自有道理!
你的努力,孩子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