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雁”的故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10:48 阅读(0)
【往事悠悠】王慎忠:“领头雁”的故事
70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在一个分场的砖窑工地当工人,每天累得是腰酸腿疼。
连里的副指导员申长河,工作中不怕苦和累,给我们这些青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30来岁的年纪,中等身材,古铜色的脸庞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普通的旧工装上面,经常沾满泥土。他十几岁从河北老家来北大荒当农工。10多年里,先后当过瓦匠,打过石头,烧过红砖······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在领导的培养下,他入了党,提了干。
在砖窑工地,每天上工的哨声响过,制坯的大幕就缓缓地拉开了。机器轰鸣,人声鼎沸,那里的活儿,“一个萝卜顶一个坑”,每一件都让你必须使出全身的力气,丝毫不能偷懒耍滑。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每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望而生畏。申副指导员,总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生产一线挥洒着自己青春的汗水,用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着周围的职工们。他浑身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精神抖擞地在工地跑上跑下。斯大林—80号座机吼叫着,喷吐着浓浓的黑烟,带动着搅拌机“隆隆”地高速旋转起来。制坯机的平台上,大家挥动着铁锹,奋力地将松软的泥土,一锹又一锹,铲进了搅拌机。源源不断的泥土和适量的水交汇在一起,经过搅拌机的反复加工,变成了长长的宽大泥条。它挟带着泥土的芬芳,闪烁着漆黑的光亮,飘散着一丝儿淡淡的机油味,从机器口缓缓涌出。只听“咔嚓”一声,泥条瞬间被切割成豆腐块模样的泥坯,齐整整,水灵灵,摆在洒满白花花锯末的坯板上。
在忙碌的人群中,申副指导员有时推着满满一车土,快步走向龙口;有时参加装窑战斗,手拉肩扛;有时还加入到装土的队伍里,银锹飞舞······哪里的工作忙,哪里缺人手,哪里最艰苦,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他成了砖窑工地的多面手。7月流火,酷热难挡,路边的几棵挺拔的白杨树,叶子都被火辣辣的太阳晒蔫了。汗水早已浸透了申副指导员的衬衣。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他由于不间断的劳动,身上流淌的汗水,比职工群众多多了。那时,分场的基建任务十分地繁重,兴建家属房、农具场、文化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的红砖。我们非常骄傲地看到,那一车车的红砖,运到了各个基建工地,成为了抢手货。
一天的上午,连基建排派人捎来口信:工地的红砖快用完了!接到这个消息,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眼看雨季就要到了,连里的礼堂还没有彻底完工,需要抢时间做好收尾工作,没有了红砖的保证,礼堂怎么办?经过了解,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红砖不是没有,都在窑里。因为闭窑没有几天,加上砖窑工地的人,都投入到制坯的紧张工作中,抽不出人员出窑。这时,申副指导员非常镇静地来到了领导面前,主动请缨,表示他可以完成这项任务。说着话,一路小跑着,来到连里的马号,将刚刚卸了套的几匹马,重新又套在马车上,赶着车来到了砖窑工地。整整一上午,他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把出窑和装车的工作一个人全包了。要知道,那孔窑闭窑没几天,至少要一周后才能出窑,但基建工地告急。没有办法,只好提前出窑了。申副指导员打开窑门,“呼”的一下,窑里的高温,如同蒸笼里的蒸汽,扑面而来,让他往后趔趄了好几步。他戴上一副皮手套,连抱带搬,将那烫手的砖,一块又一块,码在马车上。一会儿,马车帮都被带有温度的砖烤糊了好几块。
一个周六的下午,天上飘着小雨。为赶上傍晚封窑点火,申副指导员和排长带领着全排同志,开展义务劳动,举着苫布遮雨,在为砖窑点火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烧火工在窑里的火道铺满柴草,撒上煤块。这时,站在高处的一位青工,刚调来砖窑不久,对这里的环境不熟悉。脚底上一滑,手里的一块砖坯失手掉落,正好砸在装窑的申副指导员的小腿上,一个大口子往外冒着鲜血,他的裤子上尽是血。在大家的劝说下,为防止伤口感染,申副指导员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扁担,冒着雨,骑着一辆自行车,去卫生所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然后火速返回砖窑工地,一瘸一拐地抓起扁担,又投入到紧张的装窑劳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