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姑们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7:30 阅读(28)
薛文法:我的姑姑们
我有两个姑姑,一个嫁到马家巷,一个嫁到史册村,她们去世已经二十年了。
今天我要是再不动笔写写她们,恐怕过不了多久,她们在我的脑海里也就只剩下两幅模糊的影像了。
比如,我现在已记不清她们确切的年龄了,大概都是八十多岁,马家巷姑姑比史册姑姑略大两三岁。
马家巷姑姑去世的年份我记得比较清楚,是二零零年,因为那一年我到了城里的东城学校教书,第一大周我的下迪姨姨去世了,第二大周我的马家巷姑姑又去世了。而家里人怕我刚到一个新学校影响工作,就没给我说。这真是一大遗憾,因为在我心中,姑姑和姨姨对我真是太好了,没有在最后送她们一程,心里很是愧疚。
至于史册姑姑去世的时间,是早于马家巷姑姑,还是迟于马家巷姑姑呢?真是无法确定。不由感叹,时间不愧是擦去人们记忆的一块橡皮。
马家巷姑姑生得小眉小眼,整个面目看起来和善而不失灵巧,身材也纤细。我是家里的老小,出生时奶奶已过世好多年了,因而也就没见过她的容貌。父亲就常说,你奶奶的样子和你马家巷姑姑差不多,因此姑姑和奶奶慢慢就合成一个人了。
马家巷姑姑一生育有三男四女。大女儿比我父亲还大一岁,想想在过去的年月里,母女一同生育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因为奶奶去世早的缘故,姑姑对父亲这个小弟弟看得格外当事,真正做到了长姐如母。吃喝穿戴,日常用度,悉数照应。即使是父亲结婚成家,她仍然照顾有加,姑父在马家巷也算是个能干人,光景过得较好,所以姑姑经常在钱物上对我家关爱接济。父亲虽然家境清贫,但他舍得出力,也不时为姑姑干些耕种的庄稼活。两家走得就分外近,也分外亲。姑姑的子女们,对父亲也就是他们的小舅舅,更胜别个亲戚一筹。
大女儿远嫁陕西华县,每隔一段时间和父亲通电话,成了惯例,她虽然比父亲大一岁,但是不叫舅舅就不开口说话。
二女儿和三女儿出嫁多年,但每逢时时节节,必然带上礼物看望舅舅。
大儿子普云哥,更是家里的常客,人常说儿不嫌母丑,他是甥不嫌舅穷。吃饭从不作假,玉茭馍就酸菜,照样吃得有滋有味。母亲一九八八年得了脑血栓,普云哥开车去送医院,泪水一直擦个不停。家里有事用钱,他也毫不犹豫尽可能帮助他的舅舅。
三儿子祥云哥,为了照顾我家,给爱养牛的父亲买来牛犊,说是父亲负责喂,卖钱后五五分成,其实牛卖了他也不要那么多的钱,只是象征性地拿点就行了。父亲挣了钱,还用牛把庄稼也种了。
旁人都说父亲,你这几个外甥真好,比亲儿女还要亲。父亲说,这都是我姐姐的功劳啊。这话说的可是真的,姑姑立身处世善良正直,做儿女的岂有不孝之理?
姑姑对于我这个最小的小侄儿,也非常爱惜。她那宽大袄襟里的口袋,仿佛是一个装满好吃的百宝箱。可能是几块甜蜜的糖块,也可能是一块酥软的点心,还可能是几颗黄软的甜杏……
姑姑一生中受过最大的打击,莫过于失去亲生儿女。二儿子新云哥那年在化肥厂出了事,抢救无效去世了。父亲和伯父怕姑姑知道伤心,假意骗她去陕西大女儿跟前停几天,他们和姑姑一起去了陕西,等到新云哥的后事处理完了,才接姑姑回家。纸里总是包不住火的,伯父和父亲把这个噩耗慢慢透露给姑姑,尽管他们说得委婉含蓄,但姑姑知道后还是一下子昏了过去,儿是娘的心头肉呀,她清醒后,埋怨父亲和伯父,为什么不让她见儿子最后一面,骗得她好苦哇。在场的众人无不伤心,陪着姑姑一起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