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家乡的味道 豌 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5:44 阅读(3)

家乡的味道 豌 豆

家乡的味道之二 
豌 豆
               文邢兴亮
 
                  一
 
  在我们那一带的山村里,莜麦、豌豆、山药蛋,自古以来是庄户人最寻常种的粮食植物。尤其是豌豆、莜麦属于主要农作物,即使在“农业学大寨”追求高产,大干快上的年代,大队仍坚持每年要种植大面积的豌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豌豆适宜在坡地上种植,而且不需要很多的肥料。
      我记得当时种的有两种豌豆。一种是小碗豆,也叫“三不吃”豌豆,这是后来引进的品种,产量高,又省事,人不食用,专门用来作饲料喂牲口的。大豌豆是深灰色,产量不高,磨成面粉叫豆面,可以做成各色的面食,比如趕豆面、抿抿面等等,是我们山里人最平常的吃食。
      记得那时我刚上小学,每年的五六月份,我总要和小伙伴们,绕山驾梁到大队的豌豆地里偷摘豆荚。那时候的豌豆没有生豆气,甜丝丝,水晶晶的像一粒粒碧绿的翡翠。当时那年月吃水果对我们来说,绝对是昂贵的奢侈品,像酸刺、油杏(读hang四声)杏、绵果果,再就是嫩豌豆荚了。这些酸酸甜甜的山里货,自然成了名符其实的山中珍品。
       三四成的豆荚皮也很甜嫩,我们叫“扁(ban三声)连连”,这名称怎么来的,谁也说不清,也可能是因为它形扁且相连而得名吧。只可惜这皮有筋不能直接食用,有手巧的,用手指按住豆荚的一头,一折,顺着筋就把嫩皮给扯下来,吃掉,把筋扔掉。我的邻居女孩儿锁蜂手巧,她能把那皮完整地扯下来,还舍不得吃,而是泡在一个冷水碗里,等过一阵阵才从水里捞起来吃,别有风味啊。
      我们在豌豆地里猫着腰,边摘边吃边往兜里揣。我出手慢,再说这毕竟是偷,作“贼”心虚啊!主要是担心被村里的大人们看到,挨骂不说,更可怕的是告给老师。所以,我是只顾摘顾不上吃,而且还不时地扭头瞭索,看周围是不是有大人过来,相当于给大家放哨哩。
      一出地,大家比谁摘得多,不用想,自然我最少。不过能吃到这样的美味,也不错了!
 
                二
 
      当碗豆荚长到七八成熟的时候,我们又去偷。只是这时候的豆荚已经有了生豆气,甜丝丝的味道也巳经没有了。豆荚皮也老了,不再扒皮取肉了,扁连连也鼓了起来,人们不再生吃,我们那几个顽皮的伙伴,再偷摘那比较饱满的回家煮得吃,软绵绵的挺好吃。
      村里人最忙碌的是秋天,豌豆黄了,大队召呼全体社员们要收豆子。我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毕业,放了秋假,一直坚持参加生产大队的秋收劳动,也没少割过豌豆。和大人们站成一排,用镰刀一把一把地从根底割。割下来的豌豆蔓不一会儿就卷成了一个大浪。回头看,那些刚刚还随风摇摆的黄色蔓子,已经被夷为平地,而那一大卷的波浪就成了我们胜利成果。
       社员们把这些豆子陆续背回场面,晒在太阳底下。大队再组织女劳力打场,用“落戈”(就是打场用的连枷)像鞭子一样地挥舞,在碗豆铺上抽打,豆子就会从荚子里滚出来,孩子们围着干豆荚疯跑、瞭望、馋得不行,早寻思什么时候能吃上炒豆子。
 
            三
 
      打完豆子,大队立马组织人员给各家各户分豆子。那时,秋收后,村里每年给人们分口粮,按人头分,基本是固定的,每年差不多是三四百斤,单就豌豆一项确实分不了多少。等到我爹把分下的豌豆背回家。我立刻就缠着我娘,给我炒豆子。其实,刚收完秋那些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炒豌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