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的故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4:43 阅读(0)
粮票的故事
文天涯芳草
偶然整理东西,从一个破旧的《城镇居民粮食证》里发现几张粮票,票面值有一斤的、半斤的,还有一两的,有平顶山市细粮票、郑州市细粮券,全国流通粮票,河南省流通粮票,粮票的背面说明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有这两点:
1.本券只能在指定市区购买粮食或成品,不能在市场流通。2,粮券为无价证券,严禁买卖伪造,遗失不补。这几张有年代感的粮票一下子让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几十年前。
我是六零后,从小就生活在那个凭票吃饭喝汤的年代,我五十多年的生涯中,近30年和各种票券有关。小时候就知道有粮布票油票菜票糖票鸡蛋票等等,没有票券,连基本生活就无法维持。小时候生活虽然清苦简朴,但无忧无虑,无需操心家里的生活,数着票券过日子那是大人的事。让我对粮票有深刻印象的是有一天我听到了爸妈的争执。爸爸兑换了全国粮票,到邮局寄给了河北的表姐。妈妈知道了略有不满,说家里六口人,男孩子又多,口粮本来就不宽裕。爸爸解释说,他表姐一家在河北农村,那里本来干旱少水,粮食产量低,加上遭受天灾,生产队分不了多少粮食,一大家子人生活难以为继。我们毕竟是国营农场,供应的粮食标准比城市高,能省出一点接济一下,农村人要是没有粮食吃,除了逃荒要饭别无他法。我这才知道爸爸用我们的粮食指标兑换成了全国粮票,寄给了我河北的表姑。当时我想妈妈有点意见也正常,毕竟我们家也是一大家子人,可爸爸的行为也无可指责,亲戚有困难他伸出援手也在情理之中。
1983年我考上大学,每月发34斤全国粮票,26斤细粮券,八斤粗粮券。能有全国粮票的供应,有这种不同寻常的感觉,因为当时的各地供应的都是地方粮票,全国粮票需要单位证明才能兑换。女孩子饭量小,34斤自然吃不完,我把剩余的粮票小心的收起来,放假时交给爸爸。那年河北又遭了大水灾,爸爸不用再费心去兑换全国粮票了。后来我知道爸爸多次给河北的表姐寄粮票,多少提供了一些帮助。2015年,我带父母到河北沧州见到了我的表姑,两位古稀老人相见,四手紧握,老泪纵横,提起当年唏嘘不已,说到我父亲对他们的帮助,几度落泪,我也感动得眼眶浸湿。
1988年我追随着爱情来到了平顶山,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和爱人分别在两个学校上班,一间宿舍就是我们的新房,一张单人床并一条木质长椅,一个简易小书柜,一张书桌(全是单位配给)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具。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二人世界。我们认为,帮助父母和兄弟姐妹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久我弟弟和爱人的妹妹相继来到了平顶山上高中,家里狭窄,弟弟妹妹都住学校宿舍,但吃饭就有点问题,因为我们两个人每月只有50多斤粮票,四人吃饭显然不够。家里补贴一些钱,可是没有粮票,买不来馒头,买不来面呀。据说黑市交易有卖粮票的,可那些人都是流动交易,没有具体地点,况且我们收入也很有限,高价买粮票对于我们来说会加重负担,无奈之下只能请求家里支援。
父母把节省下来的口粮买成面粉,我们返城的时候,把面粉运到县城,放到大巴车上运到平顶山车站,下车后雇人力三轮把面粉运到我们的小家。爱人单位领导和学校食堂联系,同意我们分批把面粉送到食堂换成粮票,这样我们就可以用粮票买馒头买面粉了。有时候父母遇到顺路的车了,也会送来几袋面,遇着机会再把它换成粮票。那时候每个月初我到西杨村粮站领回粮票,很小心的夹到粮食证里,计划着用我们本来不多的粮票,过几天就数数粮票还有多少。作为一个主妇,我常常担心没有粮票用,我的生活压力大多在粮票上,菜可以少吃,肉蛋可以减省,可没有粮票,主食怎么解决?弟弟妹妹正值成长学习的重要阶段,吃不饱饭怎么能行?后来弟弟毕业参了军,可我们家的人口并没有减少,儿子出生后,老家来了一位表妹帮忙看小孩,我们家四个大人一个孩子,而每月的粮票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们只能用从家里带来的面粉,有时还得用我们有限的工资兑换成一些黑市高价粮票,以此满足我们五口之家的生活基本需求。有时公婆也会说大学毕业工作好几年了,还得家里接济。我们很惭愧也有委屈,在当时那个计划供应的时代,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心有余而力不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