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虎头山上的三座墓碑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0:35 阅读(0)

 虎头山上的三座墓碑

               文翟国胜
 
     在中国,叫“虎头山”的可谓多矣,山东有,山西有,福建有,北京有,黑龙江也有。人们热衷于将山冠之于“虎头”之名,其原因无外乎有二,一是描摹形状,以形取名;二是虎是百兽之王,图个威风。而在众多的“虎头山”中,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虎头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有谁不熟悉纪录片《学大寨》中的插曲《敢教日月换新天》呢?
 “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大寨那个就在这山下面。七沟八梁一面坡,层层梯田平展展,层层那个梯田平展展。牛羊胖乎乎,新房齐崭崭,炕上花被窝,囤里粮冒尖,银光满屋喜气多,社员梦里也笑声甜,也笑声甜。”郭兰英优美的歌声让人们记住了大寨,记住了虎头山。当时,那是人们向往的圣地啊! 
     几年前我曾上过一次虎头山。实事求是地说,此山不高也不大,与其他的山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倒是山上的三座墓碑引起了我的注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进入大寨森林公园,沿着碎石铺成的甬道往上走不远,是陈永贵的墓地。墓碑上的“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是从山西走出去的曾任过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所题。陈永贵1952年就担任了大寨的党支部书记,直至生命的最后6年才离开大寨。在担任支部书记的20多年中,他带领大寨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硬是把“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穷山恶水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大寨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号召:“农业学大寨”。陈永贵没有上过学,但人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好,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事后跟文件一对照,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开会他能连讲几个小时,而且没有废话。周恩来总理曾称赞陈永贵“没有文凭,但有水平”。1964年12月25日,毛主席过71岁生日,自己请客邀请了几位优秀劳模,其中就有陈永贵。1975年1月,陈永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达到了他一生中的顶峰。陈永贵到中央后,还是一身农民打份,头上裹着白毛巾,上着对襟大褂。他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工资,山西每月补贴给他60元,后来涨到100元,在北京每天由国家再给他1.20元的伙食补助。到年底,大寨每年给陈永贵记一个中等男劳动力一年的平均工分。分配时,社员一个劳动日分多少钱,陈永贵也分多少钱。陈永贵当副总理后提出来一个“三三制”,即“三分之一时间蹲点,三分之一时间跑面,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颇受毛泽东赞赏。1986年3月陈永贵在北京逝世。按照他生前“叶落归根”的愿望,安葬在虎头山上。陈永贵的碑文中有“功盖虎头,绩铺大地”八个字,这是大寨人对陈永贵发自内心的赞誉。陈永贵的能力和水平,也许还达不到一个大国副总理应有的要求,但他毕竟是从虎头山走上中南海的,他没有愧对大寨的父老乡亲,是中国农民的优秀代表。
 
 
     
      在陈永贵的墓地向上走几步,就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墓地。郭沫若1965年12月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到大寨参观,被大寨人战天斗地的豪迈精神所深深感染,挥毫写下了《颂大寨》《参观大寨展览馆有感》两首诗,同时刊发在当年12月7日的《人民日报》上。郭沫若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骨灰撒在了大寨的土地上。对于郭沫若死后既不进北京的八宝山,也没有回家乡四川乐山的做法,有人颇多微词,说他是“跟风”。郭沫若一生是说了一些“跟风”的违心话,但此举未必就一定是“跟风”。我揣测在很大程度上他“居庙堂之高”,深感政治斗争的险恶,他想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但这种愿望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为自己的身后选择“处江湖之远”、到偏僻的虎头山过一种相对平静的生活。郭沫若对大寨有感情,大寨人也很重情义,把他的墓地放在陈永贵墓的上方,以示对这位伟人的尊重。碑的正面刻着“郭沫若同志永垂不朽”,背面刻着的是郭沫若《颂大寨》的手迹: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成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在当年轰轰烈烈“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高潮中,郭沫若能提出“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应该说是很富有哲理的,对大寨及所有的先进典型都有启迪意义。纪念碑旁边还有一说明牌,介绍了纪念碑的寓意:碑后的白墙象征白纸,碑座象征砚台,松柏象征毛笔,意在祝愿郭沫若在大寨永远有诉不尽的心曲,写不完的诗篇。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