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在收秋与整地之间,要靠人力和畜力把大量的农家肥运到田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0:00 阅读(0)

在收秋与整地之间,要靠人力和畜力把大量的农家肥运到田地

   秋忙(3)

                    文/何建华
 
     老庄稼人都明白,抢收秋作物与犁耙土地时间咬得相当紧。头天刚腾茬的谷子地或烟叶地,第二天便有几套大牲畜开始犁地了,其它地块依秋收速度而推进。
     自夏种之后,大田里几乎没有什么重活儿难活儿。这时,经验丰富的生产队饲养员巧妙地减少精料使用量,保证牲口的基本营养不至大量掉膘为准。至秋收大忙前,则加足草料追膘,整地种麦前,一头头牛马驴骡膘圆体壮,专等时机代人劳作。
     四五个老把式,十多头大牲畜,要在二十来天内犁耙五六百亩土地,其节奏之快,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
     这支由庄稼筋(方言,意为种田高手)和壮年牲畜组成的精锐部队,在生产队兵团式作战中一直开辟着犁耙土地的第二战场。他们的一切任务全凭高度自觉和充足体力而完成,不靠人指挥命令,没有名利得失。每天天刚亮,每套牲畜拉着一辆拖车(木制无轮农具),载着犁耙,便浩浩荡荡地行进在通往田野的土路上,荡起的尘土中,是把式们飞快的脚步。
     秋茬地里,老把式右手扶着犁把,左手执着皮鞭,“喔嘿”“喔嘿”的号子声,是在为牲畜打气加油。鞭子轻轻一甩,是在为牲畜指挥方向。犁辕前的三木杆(方言),右端套以一头骡马,专走犁沟,属领航者。三木杆左端挂的二木杆(同前),两头分别挂一头牲畜,走茬子地。三口牲畜齐头并进,居中者多为配角。这种套牲口的方式看似简单,其中蕴含着奥妙的力学原理。三木杆和两木杆晃晃悠悠,每头牲口的皮套却绷得紧而又紧,各行各道,并行无碍,构成了一种协力之美。
 
     骡马驴作为快牲畜,要有腿脚麻利的壮年把式与之为伍。牛类耐力强,而行速慢,自然有年长的把式跟进,安排到其它地块耕作。黑土垡从犁面右侧噌噌翻出,一行行,一块块,远远望去,平直有序,还泛着褐色的亮光。
     一块地犁完,把式们卸掉犁子,换上木耙,开始耙地。一张木耙,前后耙梁分别装有十根和十一根铁耙齿。把式左脚踩前梁,右脚踩后梁,左手拉缰绳,右手执皮鞭,身子向右侧,重心始终落在右脚上。那种姿势,类似冲浪,只是速度有别。三口牲畜拉耙,加之耙上站一人的重量,其吃力程度不次于拉犁。每遇到大坷垃,把式熟练地使前耙梁先上翘,后耙梁再轻抬,行进的瞬间,坷垃顺利地撇到了身后。如此小动作,非高手不能为,其中的危险因素大得很哩。经过一遍遍的通耙、斜耙以及最后的群边耙,一块地耙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便是一幅精美的大地图画!
     家乡的土地属黏土质,犁耙地的难度远远高于沙土地或黄土地。尤其是播种谷子、高粱、玉米等作物根系发达的地块,犁耙后仍留有大量容易绊耧腿的坷垃块。这时,靠人力打坷垃定少不了。一大群男女老少手持抓钩,一字排开,用抓钩背部敲坷垃的阵势,成了兵团式作战的另一道风景。敲罢一块地转战下一块,直至裸露在地表的坷垃头碎完为止。打坷垃的活儿,脏累枯燥,缺乏知识含量,老辈们训孩子时常说:“不好好读书,长大只能打坷垃!”这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真成了不少上进少年儿童的学习动力。
     晚红薯腾茬后,多数时候留作秋地(休耕),以待来年种春红薯或烟叶等。至此,该整理的地块全部整理完毕,播种小麦恰逢其时,因为节令早已过了寒露。一人摇耧,一头牲口拉耧,一个半劳力帮耧,这种耩麦的份量约占一半,另一半的耩麦任务要靠人拉耧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