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 埋兄弟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08:29 阅读(1)
王克文:编花篮 埋兄弟
时光匆匆,岁月悠悠。人生旅途中的许多过往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那些烙印于记忆深处的童年歌谣,任凭风吹雨打、岁月侵蚀,依旧鲜活如昨。不论你身处何方,不管你贫穷富有,童谣的种子一经播进心田,就会萌发成快乐的源泉,迸发出耀眼的光芒。那轻快的语调和十足的韵味甘之如饴,回味悠长,伴我成长,给我力量。
童谣是一种口头语言文化形式,是在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步诞生并不断传承发展而来的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在演化传承过程中对调节、丰富、美化生活,促进民间语言文化交流发展,开展启蒙教育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以说唱为主,节奏灵动,朗朗上口,易学易记,与游戏巧妙搭配,浑然一体。内容涉猎广泛,包罗万象,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也是人们对社会生产、生活和自然世界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明证,通过启迪说教的形式为生产生活服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方言特色,口口相传,生生不息,寓教寓乐,富含朴素的生活哲理。
童谣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给朦朦胧胧的童年世界开启了灵动的大门,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人生的风雨兼程和浓墨重彩源自于依呀学语的童年歌谣。
七十年代——我的童年生活是贫穷和青涩的。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尽管穿衣吃饭都很吃紧,但在一首首童谣陪伴的日子里,却也是一段阳光明媚、朝气蓬勃的好时光。
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物资匮乏,缺衣少食。夏季孩童们大多都是光屁股赤脚丫跑来跑去,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土生土长的我们唱着童谣尽情玩耍就是唯一的、普遍的娱乐模式。从撒尿和泥到通过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童谣与我形影相随,时刻相伴,给我带来了无边的快乐。这种快乐是真真切切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超越物质的精神快乐。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院落外、田埂边、麦场上,不论男孩女孩,只要有五、六个或者更多的小伙伴聚在一起都要玩一种叫做“编花篮”的游戏。每人用左脚单脚着地,抬起右脚向后弯曲搭在另一个伙伴弯曲的右腿上,双手依附着前面伙伴的双肩,依次类推,编成了一个大的“花篮”,随着指挥者一声令下,踏着节奏唱着童谣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
编、编、编花篮,
花篮里面有小孩,
小孩的名字叫小篮,
蹲下、起来,坐下、起来,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
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
三八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九八九九八十一
只要顺利的将数字说完,且没有一个伙伴在旋转过程中跌倒,才算花篮编完整了,这时伙伴们就会高呼着加速旋转,若有人不小心踩了前面人的脚跟,伙伴们接二连三地跌倒在一起,高呼的,大叫的,欢笑着闹个不停。通过这个游戏会逐步练习提高伙伴们的团队协调性和团结合作精神。
日月交替,季节轮回。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面前,童谣让游戏者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就逐步了解认识并学会了坦然面对。记得曾经有一段童谣就是与生死殡葬有关的故事:
老大病,老二看,
老三抓药,老四灌,
老五钻眼眼,老六钉板板,
老七抬,老八埋,
老九哭着起不来,
老十哭也哭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