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江湖(一)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23:35 阅读(0)
乡村江湖(一)
作者:竹杖芒鞋空间
一言难尽,一切认识均在蒙昧中,越是深入其中,越是无法反观诸己。这是我对乡村民间的深入认识之一。尤其晋西南一带的村落,随便一处偏僻至极的地方,都有令人咋舌的悠远历史。你仅仅翻遍几片砖瓦,是找不到终极答案的,那些正在迷失的也许永在无人察觉间不知去向。
公允点说,七十年代生人,我没见识过乡村生活最难的年代,但见过的诸多家乡父老许多是从最难的年代过来的。他们的眼里有躲闪,有羡慕,有嫉恨,有失望,有意犹未尽,有命中注定,很多。他们像从一池泥水里爬上来牛,身上带了泥,地上滴着土,水分蒸干,毛发硬成一面泥砌的墙,那些经过的、过去的痕迹,已经塑造了他们,再也甩不掉。
他们身上的有些东西,很难用好和不好界定。那样的生存,不止一代两代三代,而是迭代经营了漫长的时间,已经成为一种勒石不化的秩序。譬如,一个村子,一定有这样的人,那样的事,咋样都有,这样那样咋样,你可能永远不会明白的生存,却永远会存在下去,永远。
我无法做到人们说的反思或刻薄,有些“反”其实是拿自己开刀,有些“薄情”也是给自己挖坑。作为他们的子弟,我身上多少也是有的,我也是经过泥水的牛,有些东西已经甩不干净。而那些甩掉的和甩不干净的,共生于那个宏阔而卑微的世界,我称之为——乡村江湖。
有一种体面,用“不”来表达
吾乡万邑,有后土之圣,孤峰之险,然自古非风调雨顺之地。史载多称“山僻小邑”“土厚水深”“僻处山隅,颂扬声甚少,南人富庶之乡来此为官者往往颇为惊讶,“地瘠民贫”“孤陋特甚”,意有施展作为,“变浇薄之风为淳厚之俗”,也难改大观。
乡村生活也丰富,乡居阶层亦复杂。有“婚聘不出乡”的众多亲友,也有“死生不相见”的交恶世仇,邻里融洽、亲情互动之外的忿争、仇怨、凌弱、阿谀并不少见。南宋陆放翁有诗《谕邻人》,有“何至一旦不相容”“忿争得直义愈非”句,可见乡村邻里密切,家长里短争执难免,各处皆有,实属人之常情,许多唇齿之争、房地之争、得失之争、借贷之争常有,延至宿怨亦长有。越是乡邻乡里之间,越是些小寡薄之争,越是把体面看得极重,谈嫌、挑剔、怨怼,更易走向极端。
吾青少年以前一直生活乡间,田园野趣、母慈父严之美诸多文中写过,但乡村争拗留给的阴影少有提及。屈指算来,邻里村舍亲友相争留在记忆中的不快往往才是最难望却,难以忘却又不忍揭提,仿佛那是一个人人讳言的禁忌,只适合一地一隅传言。可是,有些过往,越少提及,有些疼痛,越发硌人,有些争斗,现在看来不值一钱,却仇怨愈深,不得其解。
吾多年还乡往返之间,也曾尝试化解一二,做过许多在他们看来没皮没脸的努力,有的的确得到改善,有的却极端无解,不得善终。偶在乡道遇见由宗族相承的“宿敌”,主动搭讪、递烟打火,有和颜悦色以对的,也有刻意闪躲的。以吾乡陋习,俗称某某之间、某某家之间、某某家族之间“不说话”,即便是在迎面撞见也要视彼此为空气才对,不然那点可怜的“体面”会跌碎在空气里,主动低下一阶示好者的“体面”,甚至会处于永远坠落的状态,成为笑柄。
父亲去世时,我并不在跟前,那是工作以来最让人难受的一次缺席。不想用所谓“忠孝难全”解释,人一辈子最刻骨的分别,多少次缅怀都无济于事,我们这些既无“举孝廉”又不用“丁忧”的人,离孝太远,以后会再撰文谈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