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每到芦花飞扬的时候,总会想起故乡的那个芦苇荡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10:04 阅读(1)

 故乡的芦苇荡

 
文/平凡的人
 
每到芦花飞扬的时候,总会想起故乡的那个芦苇荡。芦苇荡有二十多米宽,至于有多长,就不知道了。只记得一条不知名的小河不紧不慢地从西北流向东南,到了我们万安村西北砖窑厂便戛然而止。由于年代久远,芦苇荡连同孕育它的那条小河,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都已经不可考证。
 
每年三月下旬,和风吹拂,万物复苏,芦苇开始冒芽。阳光下,嫩绿嫩绿的,鲜亮透明。到端午时候,叶子就差不多长齐了。掐一把芦苇叶子,洗干净放到箅子上,可以代替蒸馒头的笼布,环保又省钱。有时候煮米稀饭,放几片芦苇叶。米稀饭熬好了,掀开锅,淡淡的绿,扑鼻的香,非常提神开胃,让人食欲大增。
 
夏天,芦苇长势茂盛,蹭蹭往上窜,一天一个样。芦苇杆儿有的细得像筷子,有的粗得像成人的拇指。这时候,孩子们就有玩的了。掐一片芦苇叶,卷起来放到嘴边,便能吹得呜哩哇啦,传出好远。物质匮乏的年代,用芦苇叶制作简单原始的乐器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一件乐器做好了,孩子们能玩得津津有味兴高采烈,直到太阳晒蔫巴了才扔掉,然后再做新的,反正芦苇叶多的是。
 
打我记事起,芦苇荡里的水就没有干涸过,也不深,到膝盖上下。发大水的时候,芦苇子就只能露个头了。由于长满了密密丛丛的芦苇,三伏天芦苇荡里的水都是沁凉沁凉的,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秋天,黄豆粒发黄的时候,芦苇荡里的青蛙也不知怎么就那么多,而且还特别肥美,早早晚晚"呱、呱、呱"叫个不停。那时候村民们还没听说什么叫生态环保,再加上大部分穷巴巴的,生存第一,所以就纷纷钓青蛙。我也会,不过几乎没有钓过。方法很简单。准备一根长竹竿,一头拴上一根线。刨一条蚯蚓,用线从蚯蚓的一头穿到另一头,把两头对围成一个圆圈,然后系紧,就成了。只要把拴着蚯蚓的线放到芦苇荡里,轻轻抖动几下,你看吧,那青蛙就会从四面八方蹦蹦跳跳地过来吃蚯蚓。等到青蛙把蚯蚓全部吞到肚里,往上一提线,青蛙是死口,不丢嘴,一提一个准,取下后再钓。青蛙还可憨,木头木脑的,几乎没有智商。一个被钓走了,其它的不长心,见了蚯蚓还去抢着吃。如法炮制,不大功夫就能钓好多,于是,好多乡民的餐桌上也就有了一点打牙祭的美味。如今想来,真是罪过。
 
芦苇荡很神秘,甚至有点让人觉得阴森恐怖。相传,有一年夏天涨水,有个人赶着一窝猪崽到万安集上去卖。由于水太大,赶猪的人连同一窝猪崽全都被大水冲走淹死在河里。一窝猪可能觉得死得屈,阴魂不散,就在河里游荡。时不时在芦苇荡里哼哼唧唧的,听着就瘆得慌。这还不算,那个赶猪的人更能作祟。谁有时候躲到芦苇荡里打埋伏,想趁着没人去偷谁家的红薯胡萝卜,或者有些小青年钻到芦苇荡里面谈个情说个爱什么的,莫名其妙地就会被谁恶作剧似的撒了一头沙子,吓得人屁滚尿流。当然,这些只是传闻,我没遇到过。
 
深秋时候,树叶落光了,庄稼收完了,没了遮挡。远远的,就看到一片芦花白茫茫,在风中摇头晃脑。数不清的麻雀开会一样,聚在芦苇荡里叽叽喳喳,十分嘈吵聒噪。谁要是往里面扔块土坷垃,麻雀受惊,便会"扑棱棱"地振翅而飞,让人知道什么是作鸟兽散。那场面,遮天蔽日,可壮观了。
 
到了冬天霜降时分,芦苇叶枯黄了,风一吹"沙啦啦"响,芦花四散飞扬。村民们把芦苇砍下来,粗的芦苇杆打帘子,晒棉花、咸菜用。细的芦苇杆编芦席,也有的用细的芦苇杆和芦花做毛蓊,也就是木屐,很暖和。冰雪融化后,可以趟浅浅的泥水。芦苇叶一般都是烧锅用,或者铺到床底下,睡在上面,跟席梦思样,十分松软舒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