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秸垛——童年的乡情记忆 (散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2:39 阅读(0)
花秸垛——童年的乡情记忆 (散文)
文|于礼谦(河北)
花秸垛——童年的乡情记忆(散文)
记得小时候,无论走到哪个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个又一个状如蘑菇云一样的花秸垛,它恰似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那么真切。它更像一件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那么好看。那些年,花秸垛不仅为乡亲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还成为孩子们最佳的活动娱乐场所。更多的时候,它们更像是一个个威严的哨兵,栉风沐雨,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护卫着百姓们的家园。因此,花秸垛贮藏着我童年的无限欢乐,成为我小时候永远的乡情记忆。
让我们把时光的镜头拉回到五十年前。那时的国家经济十分落后,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当匮乏。农村里更是贫穷落后。每每到了麦收时节,因为生产队里没有脱粒机、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人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
致使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割下来的麦子再用草绳子捆扎成捆,置于田间。等地里所有的麦子收割完后,再把一个个大麦个子装车运到村口的打麦场地上去。然后用牲口或人拉碌碡一圈一圈地碾,直到把麦秸轧扁平碎裂以后,人们便把花秸集中垛起来,就成了人们常说的花秸垛。如果这个时候你走进每个村中,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像小山一样的花秸垛。它们圆呼呼的,胖墩墩的,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显眼儿。中午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金子般的光,俨然是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煞是好看!我清楚地记得十二岁那年,我们村里的经济有了一点好转,每个生产队都购买了脱粒机,较好地缓解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夏收时节,村外的打麦场上,嗡嗡嗡的脱粒机声昼夜不停地转动着,社员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你看!那往脱粒机跟前运送麦个子的、往脱粒机“嘴里”输送麦秸穗子的、在脱粒机漏斗下接麦粒的、在不远处挑麦秸的,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尽管大家个个成了“土人”,但看到这丰收的果实,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不几天工夫,村子里就凸起了大大小小的花秸垛,那一个个花秸垛就如同一个个“小蒙古包”似的矗立在人们面前,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说起这花秸垛,在农村用处可大啦!社员们可以用花秸烧火做饭,烧炕取暖、和泥磨墙、垫圈积肥、喂养牲口,还是造纸不可缺少的最佳原料。七十年代初期,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人们买不起煤炭。所以,每到麦收之后,花秸就成了每家每户的燃料。记得有一年,连日的阴雨天气,致使家里所有的燃料都淋了个透湿,给做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记得那天中午,由于下雨不能到地里干活,母亲决定给我们烙一次山又面(红薯面)烙饼,改善一下生活。可当时家里备用的劈柴、树枝、秫秸全都淋湿了,母亲便想到了花秸垛。于是,母亲让我和哥哥到花秸垛上抱来了两大捆花秸。虽然花秸没被雨淋湿,但也很潮湿,不易燃烧。母亲点着后只是一个劲嘟嘟嘟地冒大黑烟。顿时,整个屋子里烟雾弥漫,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眼睛还蛰得睁不开。这时,只见母亲跪在灶膛前,把头伸向灶火口,鼓起嘴巴,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吹火,嘴巴吹疼了,眼睛也被浓烟熏得一个劲儿地流泪,火才慢慢地燃起来,等把烙饼做好了,母亲也累倒了。这一幕,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以忘怀!
据说,花秸还具有杀虫驱蚊之功效。那时的农村,由于各家各户住得大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每每到了夏天,酷热难当,到了晚上,屋子就像一个大蒸笼,在加上蚊子苍蝇满天飞,根本无法入睡。于是,每天吃过晚饭,乡亲们都到外面的街道上避暑纳凉去了。利用这个机会,各家各户把所有的门窗关闭,将一些花秸抱到屋里点燃,用烟熏火燎的方法驱赶蚊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时,各家各户都睡用土坯盘的土炕,一到冬天,人们便会在土炕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花秸,在花秸上面铺上席子。因买不起煤炭,生不起煤火,屋子里就像个大冰窖,糁冷糁冷的。每天晚上,为了取暖,母亲总是提前用花秸把土炕烧热,保障我们睡觉时不被冻着。记得有一次,因连续下了几天大雪,地上足足有两尺多厚。人们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真的,那天晚上睡到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