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打房顶,那不曾忘却的记忆!(散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2:38 阅读(1)

 文|于礼谦(河北)

 
打房顶,那不曾忘却的记忆!(散文)
 
“一二三,一二三,主家给咱抽香烟,男女老少加油干,打得房顶平展展,馒头、白酒犒劳咱-----!” 每每听到这首顺口流时,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家乡打房顶的情景。那整齐划一啪啪啪啪敲打房顶的声音又一次在我的耳畔回响,听着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留恋,那样的让人心动!
五十多年前,在我们老家那一带的村子里,各家各户住得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那时候,每户人家的房子都是三间的居多,少数四间或者六间的,大都坐北朝南。南北大概有十七、八米左右,东西一般是十一米左右,每家屋顶的面积是一百多平米。因那个年代,国家经济十分落后,农村里没有创收来源,社员们都是以种地为生,家家户户都很贫穷,根本没有条件修建砖瓦房,更不用说建筑楼房了。每家每户的房顶都是用老炕土掺上花秸与粘土混在一起,和成泥抹在房顶上,接着用双脚踩,而后再用石墩子(一种用石头制作的磙子,是小号的碌碡),反复碾压,最后用抹子磨平即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房顶”。由于是用泥土打的房顶,毕竟经受不住日晒,经不住雨水冲刷,更经不住大雪的侵袭,
没过几年时间房顶就会裂缝儿,漏雨,无法居住,必须重新打房顶,这无意中给社员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记忆中,我曾经历了不同年代,不同材料的三次打房顶过程,一次比一次适用,一次比一次先进。我家共有七口人,兄弟三个。当时大队批给我家的宅基地为两处,共六间。东西长二十一米,南北长十八米。由于那时物资匮乏,人们盖房都是用木质的檩梁搭架,白灰、粘土、花秸混合在一起抹顶,这样的房顶,常常经不住风吹雨蚀,很容易损坏,造成漏雨。记得我十岁那年,因家境贫寒,只好东挪西借才勉强盖了三间土坯房。房子盖好后要及时打房顶。听老一辈人讲,打房顶时,在粘土和花秸中掺上一些老炕坯土容易吸收水,特别结实,还不易漏水。于是,父亲将家里睡了十几年的老土炕给拆了下来。只见老炕坯沾满了做饭烧柴时冒出的烟子,黑酥酥的,特别的结实。父亲和哥哥将土炕拆下来的土坯堆成堆,坯堆好后灌上很多水,闷上一天一宿,土坯遇到水就松解开来,再掺和上新的粘土,石灰,花秸。等把这些东西掺好后,父亲又找来七八个壮劳力,用铁锹,三齿镐来回翻动十几遍,才把一大堆的上房土和好。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比较落后,人们干活大都是用手提肩扛。这不!打房顶的混合泥和好后,房顶上有几个人把绳子系到下面,下面的人将和好的老炕土装进筐子里,再一筐子一筐子提到屋顶上,将泥从房顶的一头一筐一筐挨着倒,等把所有的老炕泥
全部运到房顶后,再有技术人员一一摊平。接着,父亲又找来二十多个乡亲,到房顶上用双脚一一将泥土踩实。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约上五六个小伙伴儿,来到我家的房顶上,加入到踩房顶的队伍中。中午一吃过午饭就开始上房踩房顶,直到把房顶踩磁实了,经管事的检验合格后。再用一到两个比较光滑的石磙子,在房顶上来回的碾压数遍。只见父亲拿上一些灰泥,不时地在留有小坑和小孔的地方一一补平,擦光,最后整个房顶犹如镜面一般平展。这样做是为了日后房顶不存水,不渗雨。房顶打完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便跟着大人们一起喝点酒、吃点菜。然后美美地吃上两碗大锅菜和白面馒头,好好地解了一次馋。
第二次打房顶是在我十五岁那年,随着我们弟兄三个慢慢长大,家庭条件也有了很大的好转。显然,家里原有的三间房子是住不开了。于是,我家又将老房右边的三间空闲地方盖了起来。这次盖的房子是砖裱的(房子用土坯垒好后 在外面用青砖包了一层,故叫作砖裱)打房顶的材料也先进了一步。房顶是用熟石灰与炉渣搅拌后打成的房顶,隔热效果也很好。这样的房顶打好了,许多年不裂缝儿,不漏雨,住着也比较踏实。盖房子不容易,打房顶的任务也很艰巨。这不,往往打房顶要准备一年半载的时间才能备齐所有的材料。你看!首先要攒炉渣,为了准备炉渣,每天放学后,我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