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一天的吃喝拉撒一样都不能少,一日三餐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1:28 阅读(0)

 菜 市 场

孟建民
 
生活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一天的吃喝拉撒一样都不能少,一日三餐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大鱼大肉的生活已经过去,人们开始追求健康,追求生活质量,那就从“吃”开始吧,人们很多毛病都是吃出来的,这一点都不假。为此,餐桌上的学问成了一大问题,吃什么、怎么吃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多吃蔬菜成为一种时尚,人们纷纷把肉换成了新鲜蔬菜,菜市场就成为人们经常去的地方,也成了城乡交流的一个场所,在这里也最能体会到浓浓的乡土味道。
我对菜市场的印象,源于生在家乡的童年,我的家乡在马西的王奉,那里从前可以说是物产丰富,到处都是麻豆秧和芦苇坑,还有常年不断水的小河沟。那里还盛产花生、红薯和打瓜,由于这里是沙土地所产物品特别有名,但蔬菜历来都是稀有产品,最多的就是金黄色的南瓜了,每到秋季每家房顶上都存些南瓜,一冲口粮,解决温饱问题。从没见过像样的菜市场,到了80年代初进城工作才有机会踏进菜市场,体会菜的乡土味道,也只有在菜市场才能有的人情味。
在菜市场最壮实的人就属卖肉的了,一扇子肉提起来放到案子上,拿着剁肉刀吆喝着的气派真是神气,剁排骨时震得案子颤颤巍巍浑身发抖。我有一熟人从小随父亲在公社食品站帮忙,练就了一身杀猪卖肉的绝活,200多斤的猪到了他手里像个玩具样,掂起来就能放到案子上。在集市上卖肉从不用秤,要多少钱的肉割下来就给你,如不服就上秤,也只是秤高秤低的事,时间一长熟人要肉也就不上秤了。煮下水和猪头肉配好料下锅,不用尝一闻就知道熟不熟。后期食品站收猪,一车猪一般人赶上去要一个小时,他拿一小棍赶猪20分钟,一车猪就能装满。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平民百姓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谚语,也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但还有一件那就是菜,无酒不成席,没有菜也不能成席,菜从哪里来,最常见的地方就是菜市场。我们这里虽是农业大县,但最早县城的菜市场并不大,80年代初的菜市场在西街一个胡同里,两边有一尺多高的水泥板,地面也不平,有时遇到下雨天地上都是稀泥,可那里却非常热闹,全城基本都去胡同里买菜,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所需,卖菜的大都是农村来的,拉着刚从地里采摘下来新鲜的蔬菜,赶到集市的时候人非常多,特别是快到过年的时候,人就更多了,家家都要准备足够多的菜,因为年后一段时间就很少有进城卖菜的了。
从前人们种菜可不像这样大规模、成方连片,一般每个生产队拿出几亩好地建个菜园种菜,安排1一2个心细手巧的农民负责菜园,大都种一些白菜、萝卜、茄子、西湖、韭菜、黄瓜等,面积最大的当属白菜、萝卜,菜下来后,各生产队由队长按各家人头多少向每户分发,各家把分到的菜,在自家的空地上挖1米左右的坑把白菜、萝卜埋起来,到冬天慢慢吃,多少也要坚持吃到开春有新菜的时候。
古时就有一分园,胜过一亩田之说,这话一点都不假,现在都知道农村富,富就富在种菜上,全县有蔬菜大棚几十万个,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县,其中北京、上海一半的菜来自莘县,全国各地的菜商无论你拉什么菜保证你满载而归,这里承载着各地菜商的需求。菜市场是勤快人聚集的地方,他们一般都是凌晨4点赶到菜市场,批发给各地菜商,天明就能送到人们的菜篮里。
如今城市中,蔬菜、水果的购买都可以在大型超市买到,超市不但出售新鲜蔬菜,还会有配置好的半成品,我们只需要买回家撕开保鲜膜将它倒进锅里炒熟即可。这种一站式便捷购物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和观念。尽管超市遍及我们周围,但那些传统的集市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留意我们所在的城市,你会发现在城市的某个地方还有集市,也许年轻人已经不喜欢到那里去了,但长辈们仍然对集市的菜市场情有独钟。他们不排斥超市购物方式,但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还喜欢逛菜市场,我想除了这种老习惯外,集市的菜更新鲜,价格永远是这个地方最朴素的价格,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菜市场在如今的城市中仍然有很大的需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