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金丽莉散文|学车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2:48 阅读(0)

金丽莉散文|学车记

  作者简介:金丽莉,女,嘉兴南湖边长大,曾供职嘉兴市级机关部门,文学爱好者。

 
 
   我的学车过程,可以说横跨40余年。
    
   最早学骑的车,是"二娘"的三轮车。二娘是我妈的亲二姐,在北门菜场做送菜的工作。当初的丽桥坡度极大,二娘骑着载满菜的三轮车,用绍兴腔喊着:"让开!让开!"从丽桥一冲而下,极为壮观。有次跟母亲一起去北门菜场买菜,是用来腌的菜,大概有100多斤,一大筐,二娘执意要送我们回家。坐在二娘的三轮车上,看二娘从人流中硬是"杀"出一条路来,小小的心升起一种莫名的兴奋,是崇拜?是自豪?也许兼而有之吧。
 
   夏天日头长,工作之余的傍晚,二娘会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家串门。因此,总是盼着二娘来,盼着二娘与我妈聊天久一点。我就能约邻居小伙伴,一起学骑二娘的三轮车。其实,也不能说是真正的"骑"。几个小伙伴轮流,一个站在脚踏板上,勉强能把住车龙头。由于人太小,如果坐在驾驶座上,就够不到车龙头了。另外几个小伙伴在车子两边用手推扶着,行进速度很慢,防止把不住车龙头而滑到路边沟里。在毛纺新村的小路上慢慢推着绕圈,是当时我和邻居小伙伴比较豪华的"娱乐"。
 
   偶尔来的二娘,常常不能满足我的“车瘾"。那时候邻居阿二家有个轴承车,上面铺块木板,用四个轴承加4根铁杆固定组合而成。当时,轴承车经常用来买煤买米。这个轴承车小孩子当然是不借的,我只能等阿二去买煤买米的时候,跟着去。那时候,南湖路还叫盐仓街,在南湖中学斜对面开了煤球店和米店。从毛纺新村到煤球店米店没有桥,轴承车坐起来不过瘾。为此,常常软磨硬泡叫阿二去盐仓桥绕一圈。从桥上坐着轴承车冲下来的时候,往往让我联想到《智取威虎山》的林海雪原雪山上的那段。记得有一次,一个轴承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卡死了,冲下桥的时候翻了车,衣服磨破了一大片,回家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开始学自行车已经是70年代初。那时,自行车还是稀罕物。厂里的供销科有"公车",采购员也不常骑回家。邻居陈伟爸爸是采购员,难得骑车回家的日子,成了我们几个小孩子狂欢的时光。一开始学车,我们只能趟车,一个脚踩在踏脚上,一个脚用力撑一下,然后脚迅速提起,趟一段。从趟车开始,我们逐渐可以一个脚伸到三角架里踏半脚,再骑在前面杠子上踏半脚,然后全脚,最后坐在座垫上半脚,再全脚。随着身体的长高,完成这个过程,大约用了三年。
 
  自从学会了骑自行车,便常常约了小伙伴一起骑着玩。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突发奇想,约了唐阿萍等几个去南湖桥玩电影"青松岭"赶马车的场景。我骑车,叫唐阿萍坐在后面书包架上,然后嘴里喊:驾!两手高举"双脱手",从南湖桥上趟车下来。结果,车子龙头突然偏到左边与车子成直角,因为趟车的惯性,我从车子上向前飞出去,坐在车后的唐阿萍被摔得四脚朝天。到现在我的双手掌上还留着疤痕。
 
   最令我自豪的,是我12岁的时候教会了40多岁的父母骑自行车。那时候,买自行车要凭票的,母亲托松江的三娘,也就是母亲的亲三姐,买到了一辆12型永久牌28吋自行车。自行车买回家后,我先教母亲学,一开始让母亲"老爷上车",然后我把住"书包架",边扶边跑。在现在的南湖路上,一学,就是四、五个来回。每次这样边扶边跑的路程,大约也有一万多米,我当时居然一点也不感觉累。记得母亲第一次趟车后甩开右腿跨上坐垫的时候,居然笑得象个孩子。父亲就笨拙很多,一直也学不会这个上车动作,也经常摔跤。也有可能父亲比母亲重很多,以我当时的弱小身躯,要扶住连人带车倒下来的父亲,也很是为难。因此,父亲骑车一直就只能"老爷上车"。记得我工作的第二年,父亲厂里"轮到"了一张大桥牌自行车票。当我骑着新车上班的时候,兴奋劲头不亚于现在90后开着小轿车上班。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