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成都,仰大爱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0:34 阅读(0)
游成都,仰大爱
京城散人
中国的江河,之所以值得吟颂,是因为它看似柔弱无骨,却能冲破曲折阻遏,向玫瑰色东方奔涌;中国的山岭,之所以屡屡入画,因为它由地壳挤压而形成,向人类昭示了压抑后崛起的主题。
10年前,其势凶猛、其状惨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人们心中岂能轻易淡化?面对灾难,华夏子孙重新崛起之举、相互支撑之爱,让我感叹连连。由此,也会追想在成都望江楼公园登高望远、感思古人的情景。
成都曾有几个别称,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足以诠释这座古城的诗情画意与富足之态。古今文人墨客由此心向往之。
数千年延续至今的悠悠文脉,让蜀锦、蜀绣连同精湛的茶艺、精美的小吃……成为这座古城靓丽的标签。作者大多都有同感:在崇丽阁凭栏,遥看晨光中江流远去。在薛涛井边品蒙顶茶,一抹清馨萦绕心底。然而,只要你细细回思史潮,只要你深刻感悟人生,便不难发现,在这片土地生长或居住的很多古人,把不朽佳作流传到今,大多因“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满腹才华难以发挥,报国之情难达上听。为此,借篇篇诗文一吐心曲,抒发拳拳爱心。当年,在内外忧患的重压下,愤然作《出师表》的诸葛亮,钟爱西蜀河山;出身寒微、遭人蔑视、昂首高吟
《三都赋》的左思,偏爱古城秀色;诗才超越但举步维艰,作《茅屋被秋风所破歌》的杜甫,怜爱天下寒士,崇丽阁下研制彩笺、咏叹幽篁的女诗人薛涛,酷爱园林翠竹……
遥想当年,薛涛从西北长安走来、随父流寓成都,自小便能赋诗作曲,本该成为深闺才女,不想造化弄人,竟然一度沦落为歌伎!我在成都漫游时,多次叹问:武侯祠门内的三绝碑,可曾记住她的清影,锦官城外的浣花溪,可曾记得她的清冷?望江楼后,一代才女的墓碑前,静立着神情专注、若有所思的游者。偶有江风吹来,竹丛瑟瑟,似乎在赞颂着在苦难中寻求人生乐趣、洋溢爱心却早已飘忽远去的才女……
迈入望江楼公园、登上崇丽阁望远,我深深感觉到,岷江上的点点帆影,无时不在感念那些,面对危难、心存大爱,传播“大爱”的古人。那日,尽管丝雨飘摇、光线暗淡,我还是努力透过迷茫,向成都西北方向眺望。恍然看到,我曾为之掩卷慨叹、为之吟唱的那些古人,依然在山水间忙碌。在他们身后,一座座景观渐渐崛起,密集的游人时聚时散……
第一位古人,自然是生于川西北的大禹。
大禹出生地,究竟是北川的石紐村,还是汶川的刳儿坪,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其实这并不重要。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凭吊禹王时,曾对这类地望之争一笑吟之:“禹王明德古今悬,何计汶川与北川?”老人家认为,以大情大爱辉映古今者,四海皆家,民众皆亲。
过往的史事总在证明,往往奢逸之风,消减勃勃英气,往往灾难涌来,反倒成就一代志者。面对比猛兽还要凶恶的洪涛,面对扑天盖地的灾情,大禹带着不畏艰险的勇士,变堵截为疏导,致使河道畅通、水势平和。几千年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广为传颂,即便刚进学堂的孩童听了,脸上也会显现几分凝重。
第二位古人,便是公元前251年被任命为蜀国郡守的李冰。
李冰出生地,也是扑朔迷离。人们每每谈起这位心存大爱,把旱涝无常、灾祸不断的四川变成天府之国的地方官时,很少有人去追索他的故乡。大爱超越地界,英雄不问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