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黄山读松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0:05 阅读(0)

       这篇散文写的是黄山的松景。作者用比较的手法向大家介绍了黄山的魅力。作者以点带面,通过松的观感描写了黄山的山韵。而作者捕捉住了黄山松的独有特点进行描写、抒情,令读者印象深刻。(赵云翔)

 
黄山读松
    冯新生
那年初夏,我随着国家旅游局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组在皖南多个景区复核验收。路经黄山,很想一探神奇。
当日天高云淡。年轻的女导游操着很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黄山很解人情,平日云遮雾掩,一旦来了北京贵客,就放晴啦!”一番话,让你听着既舒坦又有些不好意思。
      追想一些媒体在形容黄山时,借助的言辞似乎过于藻饰,说“兼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雁荡之奇、峨嵋之秀、衡山之缥缈,匡庐之清丽”。以我看来,五岳及庐山、武夷山、峨眉山、天柱山等名山,各有鲜明特征,各具文化个性。而黄山,尽管峰美松奇,恰恰少了五岳的尊贵经历(传说五岳大帝分东西南北中各居一岳。自汉代始,皇家对五岳的祭祀已形成制度);缺少“峨眉天下秀”的视觉;缺少庐山奇瀑的美韵,缺少鲜亮竹筏起伏流转、通过武夷九曲十八溪那份激情……虽然,被人们称为“旅行家第一”的徐霞客游此山时,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不过是指黄山景色有一定的兼容性而已,后人用作广告词也无可厚非。我认为,黄山要看,面对五岳及多名山,也不应交臂失之。
      没听说历代名僧、超然大隐在黄山建寺结庐,我也未见到值得魂牵梦萦的知名古迹。惟一使人感悟的,就是黄山松。
    黄山的松,在游云朗空下,呈不规则数目排列在峭壁之间。柔和光照下,让游人视线透过游移的轻岚,赏读明秀劲拔、青翠疏朗的风韵。尤其四季形态不变、未用人工修饰、凭借天然形成的那种轮廓及风骨,委实令我感叹不已。
      我一面赏松、一面扶着险路边的铁索攀援而上。偶尔可见,阵阵松风在石阶上扫荡着落花残红,峰峦与溪流,正在互诉经久与短暂、沉浮与飘零千古过往。忽然,一团云片涌来,天色逐渐阴沉,继而飘来的丝雨,纷纷滑落在摇曳的林木中。我撑伞观望,游道与担夫的路是同一条路,此时已略显泥泞。古来留下的重叠繁复的足迹,深浅不一、曲直不同,像是人生命运的诠释。在深峡溪流边,我悄问着涌来的阵阵松涛:“你可知“龙爪”、“黑虎”、“连理”、“聚音”等松名的缘起?可知“迎客”的内心世界是否平衡?”远谷的松,似乎是听到了,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像在思索、在追忆。漫漫古道,瞬间静如止水,我的脚步声随之变得清晰起来。
      黄山的松,与众山之松的不同之处,就是松的枝叶齐刷刷向一边倾斜,带了些“老庄”意蕴,莫非一直验证来客的悟性?或许在隐喻“保全自己独特形象,须避开风刀霜剑的正面劈削、趋向温阳的光合作用?”
    黄山松,既可在游赏者眼中,形成摄与绘的美学效应,又可深藏其缕缕哲思。既不失规整庄重,又盈透峻拔超逸,你看,多睿智的绿植!
      我看黄山松,弥足珍贵之处还有“形体语言”。迎宾松展延修长的臂膀,面向来者不停地寒暄;连理松双枝相拥缠绕,表述着不离不弃的甜蜜。特别是峰巅险崖边的一株古松,数枝伸向峡谷间,一面探寻着乱云飞渡,一面轻拂休憩处的茶桌,撩拨人们的心绪,像在不停地自问:“我的臂膀,一边连着空远,一边接着人气,月上云峰时,两者都不复存在了,天知道,我与谁相连。”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