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感受五绝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11:20 阅读(0)
登黄山感受五绝
作者 /吴文琴
黄山自古就有72峰之称。而黄山的三奇五绝,更是令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三奇五绝,集中起来,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我们去黄山游,均围绕这五绝进行。其感受是:令人倾倒。
黄山之奇,奇在绝妙处
我们从后山上了黄山,随着索道的呼呼运行,而拉开了黄山游的序幕。穿云海,越谷底,攀山崖,过险峰,恍如飞墙走壁般,在天地间转悠。当缆车,呼地从低谷,跃向峰顶。在拐入另一峰谷时,缆车厢内,突然“哇!怪石啊!”的一声,终于把我们惊醒。
随着手指所向,“那巨石顶上,立着另一块巨石,这巨石从哪里来?难道是人们用钢筋水泥把它镶上去的吧?”有人怀疑地说。
在黄山,巨石堆砌,何须人为地造石?于是镶石说不攻自破。
当我定神一看,巨石顶上立着的另一巨石,足有十吨多重。上下明显不对称。在两石衔接处,以一条斜缝见证了它们的连接。黄山的石,是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形成。在乱石飞舞,飞沙走石中,造成了这千奇百怪的自然生相。但百万年来,地震,而风暴不断,地动山摇,而巨石不倒。这便是黄山奇石之奇的绝妙处。究其原因,只能由专家解读了。
经过几番拐转,一个梦笔生花图,又一次把我们醉倒。
梦笔生坐落于北海的散花坞内。它沿着山峰的斜体,而孤峰耸立。其高约40米,直径约3.8米。在峰体上部的1/3处,它突然从横向断裂。一条鲜明的裂纹,从老远便可看到。上部,逐上逐圆,然后呈顶尖状,有如毛笔的笔锋。下部的2/3,恰如一支毛笔的笔杆。上下的一体,梦笔就这样落地生花了。在顶尖处,一棵古松,以其粗枝茂叶,而成为它的一奇。其状如蘸满浓墨的毛笔,显得墨黑而秀丽。据说,古代的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可茅塞顿开,于是妙笔生花就这样地传开了。
"梦笔生花",以一座巨石,耸立在山峰的斜体处。顶尖处,既无窝,又没有洞,更看不到石缝。顶尖上那一棵松从哪里来?它何以如此地茂密?一个深深的疑团,被塞进我们的脑海里。黄山的石,它的出奇制胜,便在于它的绝妙处,使人们无法从现象上去解读,留给人们的,尽是悬念。这便是黄山的奇与绝。当年诗人李白到此一游,见到如此的神峰与神笔,不禁诗兴大发。他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随着登山的脚步,怪石,怪峰处处,令人叫绝。有的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孔雀戏莲花"、"天狗望月";有的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有的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石""仙人指路";有的如“苏武牧羊”、"太白醉酒"、"武松打虎"、“达摩面壁”等。人们见其形,赋其义,定其名。黄山之妙,之怪,之奇,之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步仙桥上会天仙
从天心亭步行至西海大峡谷。路于壁间,悬在崖上。上不见天,下不着地。放眼四周,林峰叠嶂,层林尽染。脚腿在抖抖颤栗,一种念天地之忧忧,又处处壁里生花,使人苦中求乐,而乐不思蜀。
尽头处,一个拐弯,道路突然从一个石洞里,钻了进去。这分明是人工开凿而成。石洞高约2.5米,宽足米,呈拱形状。从石洞里行走,两头石门的透光,光线趋暗。脚腿所致,其声咚咚。从石洞出来,一条一米多宽的天桥,从一石峰探向了另一石峰,以桥架路,洞洞相连。这步仙桥就这样,把我们从空中送到了另一个石洞里。从而把我们送进一个仙境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