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花生千千结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9:23 阅读(0)
心有花生千千结
作者:素素
记忆中的天空,总是清澈。有着许多蜿蜒的土路,它们齐心协力地衔起一片片庄稼地。我家的地并不多,因为我们馋花生,妈妈便依了我们,几乎一半的地都用来种花生。
童年的记忆里,每年花生收成,我都会提前向妈妈打听拔花生的时间,生怕被遗忘自己这个小劳动力。不是有多勤快,只是喜欢这时的田野,喜欢全家人一起劳作的氛围。拔花生一般都选在一场浇透地皮的雨后,这时的地松软不出水,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就涌向各自的花生地。为了不招惹毒辣的太阳,凌晨三四点钟,我们就得带上满满的一军用壶水和一些简单的干粮出发了,路上丝毫不敢耽搁。
收获的农忙时节,最热闹的应该要数田间了。毕竟是凌晨,风很凉,是一种混合着水汽和杂草气味儿的凉!虫鸣声此起彼落,庄稼地里,有高的植株,也有矮的,却都是黑漆漆的一片,只有轮廓依稀站着,宛如一张张剪影定格在土地上。那一个个会晃动的,忽上忽下的影子,不用说,一定就是劳作的人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母亲打着手电筒在前面领路,并不时地和乡亲们打招呼,我们紧随其后……
拔花生可真是个辛苦的体力活。我们半蹲着,奋力地拔呀拔,一会儿就挥汗如雨,腰酸手疼了,加之花生带出来的土和杂物,身上粘乎乎的,特别难受。好不容易拔完了,母亲让我们先吃点干粮,喝点水,垫垫肚子;她自己呢,则顾不上喘口气,就又开始弯腰整地拾花生了。
我们吃饱喝足,坐在地头,把花生摘下来。这时候蚊子们趁虚而入,虽全副武装,可还是抵不过它们敏锐的嗅觉和肆意地围攻,谁叫我们搅了它们的清梦!这可是草蚊子,别看一只只瘦长瘦长的,阴着哩!我们一边干活,一边说着笑话。实在被蚊子叮痒了,就拍两下手臂,跺几回小脚,尽管身上都起了包,但兴致还一样高。
沉睡的清晨,就这样被我们搅得生机勃勃。等我们摘完花生,拾掇好地,身上的衣服已经干了。仔细看来时的那一张张“剪影”,原来是玉米正茂,红薯匍匐着,架上的豆角垂下来,成双成对。此时,东边的太阳刚刚升起,就像一枚硕大的蛋黄,跃上田野铺陈的这张煎饼上,于是天地就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成为了我们眼中的美味,记忆也因此一直如此甜美。
摘下来的花生筛净了土,在平地,在屋顶,在竹笾子里,狂晒几个夏日,等太阳把花生从泥土里带出来的水汽都蒸发晒干了,花生也自然显老了许多。抓一颗在手里摇一摇,遂晃出干燥后的“咔咔”声。那兴奋耳鼓的撞击声,犹如一曲来自土地最深远的打击谣子,同劳动人民血脉相连,一直从古唱到今。
晒干的花生,种皮通红,有些颗粒变得皱皱的,瘪瘪的,像老人家历经沧桑,满是沟壑的脸;但丝毫不影响口感。剥一颗放进嘴里,顿时,满齿生香,那是阳光的味道,似乎还有它热情的余温,伴着浓缩了的初始甜味。
储藏熟花生也是个重头戏。每年收成好,妈妈除了分给我们一些“打牙祭"的花生外,剩余的都要当宝似的储藏起来——先把裂口畸形、残缺不全或是羸弱不堪的挑出来吃,然后滤净土渣,把一个个“胖小子"装进大塑料袋里,扎紧袋口,再把它安放在我家那口“巨无霸”大缸里。这缸是粗陶缸,又高又胖又大,是乡下人家必备的,有的用来装水,有的用来储物。我当时只一味地以为妈妈是不让我们几个馋猫偷食才选了这口粗陶大缸。(因为那个年代,这些花生可够我家款待好几拨串门的亲戚了,虽然质朴,但很体面!)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样储藏,花生不容易反潮,发霉,长虫,多久都不怕变味。不得不服,对于农事,劳动人民是最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