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阅读:没有火焰也要燃烧
青春是用来燃烧的,
然而这是一个没有火焰的年代
——题记
我该不该发言?
我能不能发言?
其实我只想问一个问题:“谁来给予我们火焰来燃烧?”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安稳之中,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没有战争的洗礼,也没有尝过饥饿的味道。我们生长的年代,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年代,更是改革开放,接受多种文化冲击的年代,枕着时尚和流行做着白日梦的年代。有很多观念,有很多思想,就是没有信仰!带着功利思维生活,挥霍稍纵即逝的时间。我们这一代接受知识的速度快,动手能力却很差,关心全世界,却往往忽略身边的人群。我们就这样,赶着所谓的潮流,经历着困惑与迷茫。当学校的正统文化被庸俗的商业利益代替,我们在极度匮乏的精神资源里奋力挣扎,就这样,在温室下,和风细雨,暖透脊背。我们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像行驶在汹涌波涛里的航船,无法躲避漩涡和暗礁一样,我们的心灵在现实的生活里也无法躲避庸俗无聊的缠绕;即使曾经有过的多少燃烧着渴望卓越之火的灵魂,也被时间里的惰性的浪水打湿了理想的柴薪,窒息了进取的烈焰。
当所有的能够让我们燃烧的阵地已变得面目全非,我们似乎要注定在时代的温柔外衣下沉沦。然而我们不甘心,哪个具有灵魂的人不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砺后才有所成就的吗?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红岩》里是“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在过去,靠他们来推动历史,而在现在,时代还是要靠我们来推动的。
没人启蒙,我们自己启蒙。
没有火焰,我们自己寻找火焰。
在理想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不如以香茗为酒,书为友,阅读那些充满激情的红色书籍,去用心去感知那个钩戟长铩的年月,那年月,艰苦是艰苦,确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流光容易把人抛,让我们在红色经典书籍里重新找寻我们渐行渐远的理想,让我们坚定我们该走的路,让我们知道:我们的青春应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动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我们的青春应该是翱翔的翅膀,用每一根羽毛来搏击浩渺天宇;我们的青春应该是奔腾的河流,用倒海的气势,来冲垮庸俗的桎梏。
在我看过的红色经典书籍里,第一次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看到了坚强,第二次看,我学会了勇敢面对,这次重温经典,我觉得人的一生应当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去度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一个在俄国革命的暴风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保尔在幼年便饱偿了人间的心酸,从小就受到压迫,目睹了腐朽的旧社会中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他被严酷的瓦西里神甫赶出学校后,迫于生活压力来到车站食堂打工。在那里,他看到了腐朽社会里的不平等与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这使他萌发了打破被压迫的愿望。年轻的保尔是一个外表桀骜好斗,但内心正直坚强的少年,在革命的风暴到来时,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加入了布琼尼的骑兵旅与波兰侵略者展开了战斗。他在一次战斗中被弹片击伤右眼失明尔险些丧命,可他仍凭着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在离开战场后,他加入省肃反委员为解放而奔波。他先后加入并退出“工人反对派”,并在患腿疾时仍在工地上修铁路,最终积劳成疾全身瘫痪,但他不甘心这样被命运击垮,他在病床上以笔为矛,开始写作。可花费了他几个月时间,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手稿却在邮寄中被丢失了,这对于病床上的保尔来说是灭顶之灾。可他没有放弃,经过又一次漫长的写作,一部名为《暴风雨的儿女》诞生了,保尔拿起了新的武器,加入了新的战斗行列,开始了他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