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都督,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三)——寻访千年红豆树

作者:管金定 发表于2017-10-05 15:00 阅读(9)

都督,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三)——寻访千年红豆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好友第一次陪我来都督时,就向我介绍了当地有棵千年红豆树王。
 

    “红豆树?红豆杉吧?!”笔者孤陋寡闻,原以为只有藤本植物的红豆,竟不知红豆有树。而川渝一带多产红豆杉,故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红豆树,不是红豆杉,而且就是‘红豆生南国’的那个红豆。”好友的介绍即勾起了我寻访千年红豆树王的深厚兴趣,谁知因工作较忙,一直没能成行,到腊月间下了一场大雪,始得以踏雪寻访。
 

都督的冬月间就开始下雪,但都是稀稀拉拉,一着地就化了,从没积雪。只有此番,一觉醒来,早已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于是,我就决定去寻访千年红豆树。
 

我是先登金钟山,赏了一番都督雪景后才去寻访红豆树的。一路走来,只听得两侧滴滴答答,水、雪,或是水伴着雪,沥沥淅淅地从树上滴个不停,没多久雪已化了大半。于是,我加快了步伐,唯恐雪融化光了,少了一番踏雪寻访的情趣。
 

其实,我并不知道千年红豆树王的准确位置,只知道其大概方位是在师家崁方向。大概走了约2公里,看见一路标,上面果有千年红豆树的方位指示。然对着这个木质仿古路标,我却看不懂千年红豆树的方位到底是指向何方,初看应该是左侧,但左侧却又是羊肠小道,估计不对。而此时路上行人也几乎绝迹,无法问路,无奈,我只好走向师家崁方向,我知道那里也有个天坑景点,即使看不到红豆树,也能看看师家崁天坑(后来才知道到师家崁约有10公里路)。
 

往师家崁需翻过一道梁。上坡走了数百米,左侧山顶现一硕大奇观,似孔雀开屏,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之。往前又走了几百米,却已换了角度,再视之,原来是长在山顶上的一棵大树。我突然想起:那不就是千年红豆树?!于是我立即掉头往回走。
 

没走多久,碰巧遇到一中年男子背着柴从山上下来,一打听,果然就是千年红豆树。“这阵露水大,恐怕会打湿你的衣服。”中年男子看了看我的衣着,但马上又说:“不过也没事,上山的路是修好的。”我沿中年男子指点的小路,一路小跑,跑向千年红豆树。
 

从山脚到山顶已修了水泥踏步,虽宽畅但颇陡。不知是我先登金钟山,又走了好几公里路的缘故,还是上山的踏步太陡,一口气小跑了200余步,已是气喘吁吁,胸闷气短。
 

我不敢逗留,在平台上仅站了几十秒,又快速登山,两侧的水或雪沥沥淅淅滴得更密更急,时不时滴到我的身上,有些还“嗖”地一声钻进了我的颈项。幸亏此时我也已出汗,并没有觉得冷。我索性脱去棉袄,仍快步登山。
 

又约爬了二三百米,看到一木棍制成的简陋小山门遗迹。我不知道这是以前封闭登山步道的山门,还是当地村民用作景点收费的山门,但似乎又觉得全都不是。
 

再盘旋几百步,已到山顶,神秘的千年红豆树已出现在眼前。四周滴滴答答,如同下雨,树上、地上厚厚的积雪几乎没了踪影。雪虽然化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踏雪寻访的兴趣。
 

红豆树树干并不大,但特别高,真的是高耸入云。我多次改变位置,多次转换视角,均无法窥其全貌。而走近了看,原来树干还是那么的大,目测需三人合抱,只是长得太高了看起来并不觉得大。
 

红豆树外侧修有砌石基台,周围用木桩和铁链围挡着,树上钉着“一级古树”的保护铭牌。树干老态龙钟,外侧枝叶特别茂盛,内侧稍稀松些。树干上千疮百孔,题满了“丈二诗人”的题刻。好在这些均是早年杰作,几乎看不到最近几年的题刻了。我想:这绝不是几根木桩和铁链的作用,这就是文明的进步。
 

这棵红豆树有着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相传废太子李承乾流放到黔州(今彭水郁山)后,于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郁郁而终,马炟及十八武士,以及废太子的贴身丫环可心为逃避治罪,就逃至都督师家嵌天坑隐居。后可心与马炟日久生情,但又羞于启齿,就在此红豆树上采摘红豆,送与马炟,以表爱慕之心,自古英雄配美人,两人遂结为连理。故人们也将红豆树称作爱情树。由此可见,这棵红豆树起码已有了1500年的历史。
 

在民间,这棵红豆树还诸多神奇的传说。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棵红豆树是常绿乔木,长年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夏天成尤为茂盛。可在2003年4月份的“非典”和2008年“5·12”纹川地震期间,红豆树竟突然间全部树叶枯黄掉落。
 

当地村民还说:红豆树原来四周树冠均匀,1976年伟人毛泽东逝世时,一根大枝桠生生枯死,1997年伟人邓小平逝世时,又一根大枝桠生生枯死,以至于出现了冠单面茂密,单面稀松,远远看起像孔雀开屏的奇观。
 

丙申年仲春(管金定)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