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地瓜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8:39 阅读(0)
童年的地瓜
童 年 的 地 瓜
【散文】
本刊评论员 樊泽宝(山东青岛)
我是吃着地瓜长大的农村人,童年时我家与多数家庭一样,地瓜是年复一年毫无变化的主食,寒冷时节吃地瓜,炎热时节吃瓜干,几乎是顿顿吃地瓜,尽管营养单一,但也无可奈何,吃得烧心、时常吐酸水。
那时奢望的目标是像吃国家粮的那样吃大米白面,可祖上八代是农民,似乎这只能是一种妄想。然物转星移,新时代让人们梦想成真,现在不仅大米白面,连山珍海味都成了家常饭。现在的人们似乎对吃的已没啥奢望的,竟将以前厌弃的地瓜野菜等当成保健品,街上的烤地瓜及地瓜制品竟成了抢手货。当然,这些对我来说是不会再品味的,倒不是忘本,用当时的话说是已吃得够够的,但与地瓜的渊源是难以割舍的。
尽管对地瓜已不再待见,但是地瓜养育我成长,现骨子里依然渗透着地瓜的汁液,对地瓜是感恩的。因从小与地瓜为伍,所以对地瓜的养成还是熟稔于心,曾写过“春耕时节忆备种”,对地瓜的育苗及栽种进行过记述,现又到了地瓜收获季节,昔日的曾经再现。
在“以粮为纲”,而粮食产量却总是低而不稳、口粮不足的岁月里,唯有地瓜的产量相对较高。为此,年年岁岁,大面积栽种地瓜便成了广阔天地里的一道特别风景。
地瓜是一种既抗旱又耐涝的农作物,无论是谷雨时栽的“窝瓜”还是麦收后的“芽瓜”,都很容易成活。
随着地温不断升高,秧苗陆续伸展肢体,一点点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范围”,渐渐地长出了长长的瓜蔓,然后瓜蔓又接着分支,每个支头又朝着自己的方向漫延发展。于是,一片碧绿就覆盖了整块地。
从此一直到收获,除刚爬蔓时需除草松土外,几乎不用施肥,即使施肥,也只是在地表的叶面上扬撒些含磷钾的草木灰,也不使农药,这期间田间管理主要是翻瓜秧蔓。
夏日翻瓜蔓
每年仲夏初秋,气温升高后,尤其是几场大雨过后,瓜蔓就杂乱无章地疯长,很快就爬下垄埂,有的还爬到临近的垄沟里。爬到哪里,就在那里扎根生须,再长出些线条型的小地瓜,与母本争养分,影响母本的块茎发育壮大。为了不分散营养,社员就要在艳阳天及时翻秧,阻除地瓜蔓上扎出的丛生根须。这就需要用手或根木棍(农村每家都有专用的),把瓜蔓从垄沟里挑起来,从左边用力甩到右边去(反之亦可),故意把因地瓜蔓疯长后扎出的根须扯断或上翻处于烈日下,让炙热的太阳晒蔫,同时将垄沟里的杂草拔净。这样,既有利于生长期的地瓜把营养集中于母本,又会让光合更充分。
每到时候,翻瓜蔓便是乡村人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农活。童年时尽管上学,但那时的办学方针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校也有农场。所以,我们时常拿根槐树棍子除到学校农场,周日到生产队的田野里翻瓜蔓。每人一垄,翻瓜蔓既要有技术,也要有耐性,顺着劲小心地往上挑,翻那些已扎了根的时需小心,不能硬挑,否则就会翻断蔓子。有时还会发现在瓜蔓上开着一两朵如牵牛花般紫色的小喇叭花,从此知道瓜蔓也有开花的,不过听大人说蔓上开花的不结地瓜。
先把棍子稍尖从母本根部插到蔓底,慢慢地往蔓子前方移动,待挑起大半截时,就翻过去,从地垄的这一侧翻到另一侧。原来绿油油的地瓜蔓子,翻过来后,就露出一片乳白色的叶背和根须。有些蔓子上的根须扎得深,用棍子挑急了就把瓜蔓挑断,需用手再拽着瓜蔓头将其薅出,断蔓截面处会流出乳白色的液汁,粘在手和衣服上很快变黑,成为一块黑斑,很难洗(尤其是衣服上的),手上的黑斑黏糊糊的,趁未干从地里抓把土搓掉。尽管如此处理,但每翻完一块地,加上烂瓜叶流出的汁水,双手依然是黑绿色的,胳膊也麻木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