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渡关游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8:18 阅读(0)
马渡关游记
●马元志(四川)
马渡关镇位于四川宣汉县西北一隅,地处宣汉县、通川区、巴中平昌县交界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唐朝至清朝是重要交通要道。因三国名将张飞骑马夜踏沙溪河,故名马渡关。
我与马渡关结缘,是因妻子是土生土长的马渡关人。岳父岳母早年定居达(州)城,我与妻结婚至今,回马渡关的次数屈指可数。提起马渡关,妻子总是眉飞色舞,炫耀其历史文化和美景。我却不以为然,认为四川山区,乡村大多无异。
时令初秋,多连绵阴雨。今逢晴好天气,天空碧蓝,白云如絮,我和妻弟一家驱车回马渡关。从达城出发,途经双河镇后,弯道多,车速放缓,有一首李琼的民歌《山路十八弯》,而这条路在山中逶迤盘旋,大小弯近百余,不乏一百八十度急弯。我打开车窗,清新的山风迎面吹来,神清气爽,窗外山林树木苍翠、明亮。五十余公里的柏油马路,近两个小时才到达马渡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马渡关是荔枝古道的重要驿站之一,其境内荔枝古道纳入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我行走在长条的青石板上,马蹄声早已远逝,那飘荡的风还在继续吹。风吹向远方,又从远方吹回,吹向天空,又落在这里。青石板的缝隙里、路边草丛中,蟋蟀等昆虫还在啁鸣,“唧唧”的此起彼伏声,始终未变。古道青幽石板经历千年风雨,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留下斑驳的丝丝苍凉。
在这条荔枝古道上行走,信步来到浪洋村。浪洋村是一个古村落,来历与一座寺庙相关,寺庙名叫“浪洋寺”,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曾经,建筑宏伟,寺院内摩崖石刻佛像众多。民国时期,寺院毁于一场大火。后来,在残垣的废墟中,寺院重建,现保留下来摩崖石刻像只有一百座。其中,最珍贵是男观音石像,目前,世上仅存三座男观音石像。遥想,唐宋时期,这里香火不断,远近信徒前来朝拜。现存的摩崖佛像,经历千年的风雨侵蚀,一些佛像面部、身子出现破败,但佛像的庄严、威武的神态令人敬畏。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浪洋摩崖石刻,没有莫高窟的规模,没有乐山大佛的宏伟雄壮,更没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它与这宁静的山村默默相守,福佑着浪洋人的平安、幸福。
马渡关四面环山,沟壑众多,植被丰富,常会出现云雾升腾的美景。翌日一早,我们来到光坝,妻子在家常常念及光坝。这里有她童年足迹,有难抹的童年记忆。光坝非平坝,而多为斜坡,地势较高。因土质原因,灌溉取水不便,不宜耕种,以致荒芜,野草萋萋,取名光坝。后来,农林专家考察,结合地势和当地气候,适合栽种茶树,并成立了现代农业生态茶园,占地一千八百余亩。此地茶叶硒含量高、品质好,颇受消费者喜欢。当地人便把光坝称之为“茶山”。我伫立在茶山开阔处,抬眼望去,四周群山高低起伏,横亘绵延,蔚为壮观。诗人李白若在,一定会感叹这巍巍山峦,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感叹隐藏在群山之间的千年荔枝古道。向四周俯视,群山沟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川被云雾笼罩,沟壑间、半山腰或能看见隐隐约约的零散农户。这些农户远离都市,远离喧嚣,居住深山,恍若世外桃源。
下午,我们前往马渡关石林景区,景区离场镇不到两公里。途中,经过一腊梅种植园,据说,该园近千余亩,腊梅可提炼香料,可酿酒,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因季节原因,错过腊梅花开盛景,错过馥郁花香。看着眼前光秃秃的花枝,可曾想,再等几月,这里则是满园竞放,花香四溢,来往行人徜徉乡间小道,惬意地享受这份宁静、美好。在腊梅园前方的石林山脚,有一小院,小院主人姓潘,乃妻侄。他个子不高,却很精神。交谈中得知,他经营着小型的汽车修理厂和农家乐,生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