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水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7:30 阅读(1)
挖水晶
作者|周清明
东海县是水晶之都,其水晶产地主要在牛山附近、曲阳、安峰、房山、平明、白塔、驼峰这几个乡镇。白塔埠的主要矿产资源除了水晶石还有云母和蛭石。
在东海上述地方,以前的水晶确实很多,随便在地上挖个坑,就可以挖出很多水晶,当地人在自家的院子里打口井,打井时就会挖出水晶,当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种矿品,只当是透明的石头,拿回家放在家里观赏,有的直接扔在不起眼的角落,大的花石就用来打院墙,和盖猪圈。
《海州民俗志》记载:东海山民在夜间观到水晶“火苗”后,(即有白色光亮之处)先破土找“水晶路”,(即一块一块的连续不断的较大的石英石)找到了路,就有把握找到水晶。水晶分散在一条线上,水晶属于“鸡窝矿”,即水晶大多聚积在一个小范围内,就如母鸡生了一窝蛋。矿床俗叫“塘子”,通常有四层土石结构,一尺多厚的表面熟土层下,有一层白土,白土下有一层黄泥,黄泥下有一尺多厚的岩沙层,俗叫“石棚”,简称“棚”。水晶即在棚下或棚口。石棚若发亮,便是石英,俗语叫“火石”结构,大的、长的叫“石龙”,有龙必有晶。水晶一般在石龙的阴面。见了石龙再找石路,石路有两种,一叫明碴路,一叫狗牙路( 曲折断续);石路上有灰紫色沙质物,称为“马干烟”,又叫“烟子”,俗称“石屎”。有了烟子,再向下面挖,就会找到水晶石。水晶一般躲在大石下面,周围有鸭蛋泥(泥土呈青绿色)包围着,水晶一般都藏在这鸭蛋泥里。
开挖水晶也很有意思,找到水晶路了,就有希望挖到水晶。这路是花石连续不断铺就的,石头越大越新鲜透明,前面的水晶会越大越好。一开始挖到的火石最前面的像是门卫,过了门卫,再往下或往前,就要越过诸多岗哨,最后会有一块或几块大的石头挡路,撬开它们,下面的鸭蛋泥里的水晶就露出明亮的黑头。这时,轻轻的剥去周边的鸭蛋泥,水晶就滚了出来。刚出土的水晶真的漂亮,上面不沾一丝的泥,黑乎乎的透着明亮,对着阳光一望,没有绵斑,这就是纯净的水晶,真的很美。那时候,挖出的那些非水晶的花石,都扔了没有人要,或者在回填塘子时又埋到塘子里。
我家住白塔街上,是镇政府所在地,家后的岭上遍地都是水晶。记得我家门前的一条老路,是50年代初修的。修路用的石子都是花石(带棉絮状)和小的水晶石块。夏天每逢雨水冲刷后,就裸露出晶莹剔透的晶体石块,我常常把这透明的水晶小块抠出来,聚集在一起。我家后院的猪圈都是那种大的花石(石英石)砌墙,院子的墙头也是花石砌成。不仅我家是这样,几乎家家如此。每家院里院外都能找到几堆透明的石头。七十年代初,公社建立石英加工厂,把石英碾磨成石英粉,然后作为碳化硅的原材料。我把家里的猪圈拆了,把那些石头都推到石粉厂买了。也没买到多少钱,推了5车,只卖十几块钱。我们也经常到大涧沟和岭上去捡石头,捡到一车后,就送去换点钱。独轮的手推车,一车大概300-400斤吧。
大概是50年代,东海县设立了105矿,在各乡镇设立水晶收购站,收购散碎的水晶石。很小的时候,我就跟邻居冯同义学会了剥花石,即是把透明度高的那些小的水晶石的皮,用小锤子一点一点的敲,把皮剥开,透明的晶体按等级卖给收购站。每斤能买3角至5角。白塔埠的人都会做这事,每天能敲1-2斤。这也就是白塔埠人的副业,一年下来,收入也是不少的。这种石头遍地皆是,唾手可得,敲敲就能卖钱。故白塔埠镇的人收入虽然不高,但也不是太穷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