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里的母亲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1 09:05 阅读(0)
灯影里的母亲
洛 说
在阅读这篇散文前,请允许我讲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岁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睡在炕上的我肚子突然疼得厉害。那天父亲去给一远房亲戚家帮忙锯树没回来,也联系不上。母亲心急如焚,到村卫生所叫来医生,喝止疼药什么办法都用遍了不管用不说,还愈来愈疼。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时候奶奶端起半碗水碗,半蹲在地上,用三根筷子插在水里,一边用手撩水,一边嘀咕着“头来脚去,是神是鬼上处来”,几次下来三根筷子端端地在碗里立了起来。数分钟后,筷子倒在了碗外。奶奶高兴的说,肯定是你爷爷问候你了,果然不到半小时,肚子就不疼了。后来长大后,我知道立柱子是自己骗自己,因为用水撩在三个竹筷上,竹子浸水沾一起才能立起来,水干了自然就倒了。
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自然对乡村的一些风俗耳濡目染。奶奶去世后,我每次回老家,都会站在被夷为平地的故园后的小路上,望着北坡柏树林里奶奶的坟地静静地想她,不觉期奶奶离开我们已八个年头了。拜读完作家贾书章这篇散文,我禁不住泪如雨下,我想起了我的老屋,想起了灯影下为我立柱子的奶奶。
------
老屋已经在风雨中站立很久很久了,他似乎像一位风蚀残年的老人,在寒风中等待着他的孩子能够回来搀扶起他,也搀扶起他的一点期望。四间土房,外墙皮大多数已经脱落,露出黄土的颜色,灶房的山墙上,父亲原先使用过的木犁还挂在那里,犁铧已锈迹斑斑,上面结满了蛛网。屋内的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正屋有两个黑色的大板柜,木板楼的大卧室靠南有一个大土炕,紧挨土炕的界墙上有一个窑窝子,窑窝子里放着一盏煤油灯,这样,正屋里和小房子里便都有了光线,这也是物质困乏年代的一种节能方式吧,在那个年代的乡村,非常普遍。
我轻轻地从窑窝子里取出被珠网和岁月的风尘覆盖的煤油灯,它由一个小四方的铁皮盒构成,中间有一个小铁皮管儿,里面穿上绵线灯芯,灌进去一些煤油,这灯就能将一小火苗擎起来,为我们这个贫困的家庭增添些许亮色。
我是家里体质最差的孩子,也许是身体虚弱,从小爱做梦。常常在梦中双手一张,就飞了起来,飞过家门口的老榆树,和一对老乌鸦比谁飞得高;飞过大崖岭,遇到了我外婆,一大片一大片棉花地,到处都是雪一般的白,外婆在棉花地里纺着线线;飞过丹江河,到了姨妈家,在姨妈家的樱桃树上吃樱桃,吃着吃着,那些红樱桃突然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姑娘,竟对我发笑……我将梦境中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用手在我额头上摸了摸说,我娃发烧哩,那都是发烧烧的胡做梦哩。我看见母亲额头的忧愁和焦虑更重了。
天快黑了,放工回来的母亲请来了二外婆,二外婆虽是个小脚女人,走起路来却是飞快。二外婆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她目光明亮,脸色红润。二外婆坐在小竹椅子上,将病蔫蔫的我揽到她怀里,用她长长的指甲在我的面额上一下一下地掐,一边掐一边将口中哈出的热气不停地吹到我的脸上。她口中念念有词:“佛呀,你是善心的菩萨,你发发慈悲,好好保护我小外孙哟!”二外婆掐完了面额,又将我的小手抓起来,在每个指头上掐三下,然后依次将每个指头齐着掐一遍,最后在我的额头上抚挲了几下,说:“不怕,不怕,我娃就好了。”
二外婆回头对母亲说,娃怕是撞着她外婆了,你去给你妈烧些纸,叮咛叮咛,回来再给娃立个柱子,娃就会好的。
送走了二外婆,母亲便到大崖岭外婆的坟上烧了纸。回到家里在一片漆黑中摸着火柴,点亮了窑窝子里那盏煤油灯在我睡觉的炕前立柱子。母亲用一个白色蓝花瓷碗,舀一碗清水,取三根竹筷子,筷头朝上,一手拢紧筷子立在碗中,一手不停地将碗中的清水撩上来,一点一点滴到筷子头上。母亲一边“立柱子”,一边说:“柱子柱子你为王,过来过去你能降。”柱子立好了。到了第二天天亮,3根筷子还端端的“立”在半碗清水之中,母亲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说这下我娃的病就好了。果然,过了几天,我的病竟渐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