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花记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1 07:59 阅读(0)
棣花记忆
洛 说
前几年去棣花,三个地方是免不了要去转转的。一是去清风街散散步,欣赏下荷塘美景,顺路去刘高兴家和他聊天,当然更多的是去平凹的老宅沾沾才气。巩晔兄是棣花走出来的才子,我们的相知完全是工作和爱好在缘分上的契合。
对一个业余作家来说,坚守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格。在丹凤乃至商洛文坛,没有谁能够像巩晔那样,在闲暇之余,破天荒地对文学如此的痴迷、热衷和坚守,他得到的不仅仅是他精神上的丰盈和富有。荐读巩晔的散文《棣花记忆》,让我们从棣花绵长而悠远的往事里感受这份独有的古朴和淳真。
------
近日,有不少同事、朋友在微信圈内发着一个喜讯:棣花景区被正式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说起棣花,我并不陌生,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棣花人。小时候,我曾听老一辈人讲,棣花习武的人众多,个个身手敏捷,动作娴熟,身轻如燕,有“好拳师打不出棣花街”一说。每当遇到有人说起棣花的拳师时,伯父总要凑上前找个位子坐下来,伸手从烟袋里捏出一小撮黄黄的烟叶沫,捺在近二尺长的铜质旱烟袋前的烟锅内,“嗤—”地一声划着火柴,咪着双眼,噙着烟嘴,慢慢地吸着,静静地听着。当人们谈论结束时,伯父会故意清理一下喉咙,随手将吸完烟的烟锅在石头上磕磕。这时便会有人指着伯父说:“说曹操,曹操到!这不,咱刚才夸的那位民间高手,就是这位巩老先生的祖父!”人们会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向伯父,伯父向人们挥挥手说:“你们讲,你们讲,我是闲转哩,顺便听听!”说完,收起旱烟袋,双手背在背后,拉着我,哼着小曲就走了。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再遇到有人讲曾祖父的故事时,他们会指着我说:“你姥姥爷是咱棣花人的骄傲,他不知打败了多少来找事的刺儿头,给咱棣花人扬了眉、吐了气、树了威!即使出了远门,只要说一声‘我是棣花人!’便畅通无阻,无人敢欺!咱作为一名棣花人,感到无比的荣耀!”每听到这些我心里就热乎乎的,虽然没有见过曾祖父,但我觉得的他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似乎有个冲破云霄的个头。自我记事时起,伯父就是个老头儿,整天喜欢给小孩们讲故事,无论走到哪儿都要带上我。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棣花拳甲天下,坏人见了都害怕,不打好来不打善,专打哈怂王八蛋!每当说起棣花拳,伯父的精神头就十足。在我的记忆中,棣花是以棣花拳而远近闻名的。
随着市场的开放,棣花的集市也是方园百里比较有名的。那西街河堤上以前偷偷摸摸的“黑市集”也光明正大地成了人气最旺的集市,只是交易地点从交通不便的地方逐渐移到了国道边。棣花地处山阳、商州、丹凤三县交界处,人们交易物品甚多。“三六九,棣花走。”每逢三、六、九日,是人们来棣花赶集的好时机,肩挑的、背驼的、车拉的、手推的都往这儿赶,有买的、有卖的、还有到街闲转的,有叫的、有还的,还有哭爹喊娘的,有吃的、有看的、还有来凑热闹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后来,随着贾平凹的作品不断推出,他的老家棣花也亦出名。每逢节假日或周末,就有三五成群的人沿着312国道来到清风老街,在这儿赏山嬉水,观贾平凹的故居,吃棣花的白米蒸饭,东望烽火台,南眺笔架山,留恋于田园之间。春有婀娜的杨柳相邀,夏有金黄的麦穗相陪,秋有盛开的莲花相迎,冬有古树名刹相伴。有人赞叹地说:棣花不但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还是个稻藕之乡!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棣花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成了“两街一馆一荷塘”,复原了原“宋金街”和“清风街”,建成了“平凹文学艺术馆”“千亩荷塘”。现在棣花游人如织,仿古的商铺林立,商旗迎风招展,各种小吃、工艺品琳琅满目。戏楼上的唱戏声、戏台下的喝彩声,顾客与商家的讨价声、小儿要玩具的哭闹声,使棣花这个古老的村镇更是人声鼎沸,名誉远扬。听说又要恢复昙花寺、法兴寺,计划结合《秦腔》影视剧拍摄,建设《秦腔》影视城,这无疑给美丽的棣花又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