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梦里致富经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1 07:49 阅读(2)
洛 说
“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厚俸将何用,闲居不可忘。明年官满后,拟买雪堆庄。”著名诗人白居易
《斋居》的诗句,其中“赤箭”在唐代指天麻,可见那时候人们已把黄芪、天麻当食物熬粥煲汤了。
小天麻,大产业。在《天麻梦里致富经》哩,李冲兄弟饱含深情地说:“我分明看到,父亲睁大了双眼,直勾勾的看着视频,从父亲那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一份惊喜、一份希望,还有那纠结了半辈子的释然......”荐读此文,让我们一睹为快。
------
“看,这些小天麻,就是种子,等把天麻翻完后,把这些小天麻种撒回去”,父亲指着缠满了栎木菌棒的菌丝说:“别小看这些菌丝,晚上会发光,一闪一闪的,”
我低头小心的瞧了瞧那些所谓的天麻种,不过是一些个头稍微小些的天麻,看不出与其他的大天麻有啥区别,倒是对那些会发光的菌丝感兴趣。
父亲并不理会我,专心致志的,埋头将那些小天麻一个个的小心的捡起来,放到一个大铁盆里。
“明年的生活就指望这些了”,父亲低头说了一声,就小心的蹲下身子,细细的翻着那些还没有翻完的天麻地。
父亲是一名退伍老兵,七十年代曾在新疆伊犁服役十多年,后来退伍回家务农。凭借着一身好劳力,勤劳吃苦的父亲硬是让一家老小七口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忍饥挨饿的活了下来。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吃饱饭”“白面馍”都成了一种奢望,山里头的人啃着白面馍,喝着糊汤就着酸菜,坐在门槛前石头上谝闲传的场面,往往让这些川道人眼红。靠山吃山,大山毫不吝啬的将那些富饶的资源馈赠给那些祖祖辈辈住在深山里面的人,栽香菇、种木耳这些稀奇的词汇传到传道人的耳朵里的时候,惹得这些川道人无不投去羡慕的眼光。
自然是公平的,却又是不公平的。川道人虽然交通方便,但是物资奇缺,山里头的人虽然生活富裕,衣食无忧,交通却一点都不方便,往往赶一回集就得走上大半天的时间,这些山里人往往是趁着天未明,将那些晾晒在门前屋后的椽,深一脚浅一脚的掮到集市,买一个好价钱,换点生活用品,如果赶不上好价钱,就寄存在亲戚家里。
父亲的堂兄,也就是我的伯伯,就是山里人,经常把掮的椽在家里寄存。时间久了,看到父亲生活困顿,就偷偷的捎来了一竹笼小天麻,借着赶集的功夫,指导父亲砍来一些栎树,然后锯成每段不足一米的小节,在每节上用镰刀砍出月牙状的花片,将那些小天麻小心的放在栎树段上,告诉父亲那是“菌棒”,看着父亲将那些小天麻和菌棒埋在土中,然后将那些栎树叶子和树梢枝,仔细的铺在上面,在用箩箩将那些沙土捋一遍,小心的盖上土。
“不要告诉别人啊!你这里种的天麻”,伯伯很神秘的对父亲说。
父亲点了点头,感激的握着伯伯的手。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那片埋着天麻的沙地默默的空在那里,旁边来来往往种地的人,都咂摸着嘴说:“好地好地,真真可惜了,要是种上红薯,那可不得挖上一背篓”
到了开挖的时间,父亲早早的赶了过来,我们几个也兴奋的跟着,看着那些天麻到底能长成什么样子,一撅头下去,翘起一根发黑的菌棒,缠满菌丝的菌棒上连着一些密密麻麻的小天麻,还有一些大个的天麻,父亲很兴奋,接着又是一撅头,几䦆头下去,菌棒被一根根的挖起,背篓就慢慢的鼓了起来。
父亲小心的将那些大天麻送给外婆、外爷,外婆外爷便将那些天麻放在锅里,按照蒸馍的架势,蒸熟好用针线穿起来,吊在房檐的架椽上,每次喝水的时候,用刀劈开一小节,泡在碗里当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