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照相馆的印象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1 13:45 阅读(1)
当年照相馆的印象
作者简介:简介:范洪祥,嘉兴市人,1950年出生,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先后任部队文书、团政治处报道员,浙江日报实习记者,高中语文教师。爱好通讯报道和文学、文史写作,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史料,先后出版《汉塘之歌》《汉塘巨变》《风物往事》随笔散文集,现为秀洲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区总商会报编辑。------
------
上世纪五十年初出生的我,小时候喜欢照相。那时生活贫穷,家中没有照相机,照相需到集镇或县城的照相馆拍照。除非学校需要毕业照或到城里玩一般很少拍照。记得第一次拍照还是因为小学毕业考入初中,需要交纳一寸半身证件照。
当时,我的家乡集镇新丰有家集体性质的照相馆,号称“吉士”照相馆,在新丰和平桥边被服社的一条弄堂内,镇上居民和附近乡民都知道这个位置,因为学生要拍毕业照,情侣要拍结婚照,宝宝要拍周岁照和百日照,姑娘爱美也要在最青春靓丽的年岁留下倩影。因此,总能找到这个照相馆。
照相馆胡师傅昵称“拍照老胡”,一副儒雅的面相,说话轻声细语,很有亲和力。多亏他早年从王店来到新丰开了这家照相馆,否则要到嘉兴或者平湖照相不但不方便,而且时间和金钱花费得更多。这家照相馆,设施非常简陋。最早的时候拍照在院子里进行,暗房操作和裁剪等工作在室内做。
院子南边是老胡的家,其北墙外挂着风景画,这可以说是简单的道具。院子的上面搭了个竹晾架子,上面放了竹帘,当太阳光过于强烈时可以打开遮挡一下。那时候对照相的要求不高,相比于街头画像来说,照片最能真实地记录一个人的相貌。
------
至于对比度、光线的运用等则属于艺术的范畴,要求高一点的就是拍彩色照,其实就是给黑白照片上着色而已。顾客来了,放下挂在墙上的背景画,依稀记得画的右下角是一座赭色宝塔,类似于杭州钱塘江边的六和塔,塔边有一条大江,小船和青松。
如果是拍证件照,背景就是蓝色幕布。老胡把一台老式的照相机搬到布景前三四米的地方,让顾客坐好,然后调节三个木支架,确定高低。再前后移动照相机,以调准焦距。顾客大多怕难为情,尤其是旁边还有人看着,坐在凳子上浑身不自在,脸部肌肉紧张,显得严肃有余,快乐不足,摄影师的本事在于调动顾客的情绪,留下最美最自在的瞬间。
那时候如果顾客是情侣拍结婚照,老胡招呼他们坐在蓝色布景下。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陌生人在场难为情,总是坐得与男青年隔开一点,老胡露出慈祥的标志性笑容,指引她挨近坐。
等坐好了,又发现其表情紧张,脑袋不由自主地往两边偏,胡师傅会提醒笑一笑,头往中间靠。男青年立即反应过来,头往中间偏一偏。女孩子脸上马上飞起一片红云,更难为情了!“想一想哦,快结婚咯,要给我发喜糖哦”,随着启发声响起,两人开心地笑了。
说时迟,那时快,老胡一捏手中的小皮球,两人的靓丽身影已经留在底片上了。如果小孩来拍周岁纪念照,那就要用到美丽的山水布景。年轻的妈妈端坐在方凳上,右手抱着宝宝,一脸幸福的样子。宝宝睁大眼睛,紧紧盯着前面的机器,一脸懵懂,心想“这是啥呀?”。
------
看到老胡把照相机上的黑色罩布往头上一扣,宝宝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这时候哄小孩开始了,一会儿拿个洋娃娃向宝宝招手,一会儿抓根手帕上下舞动,一会儿拿个拨浪鼓甩动,发出咚咚咚的清脆声响,终于宝宝笑了,尽管眼里含着一丝泪花,看到圆圆的小红鼓,转动起来还会发出好听的声音,禁不住乐了,笑得很开心,很自然,一张满意的周岁照也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