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重返杨庄 | 故地重游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9:04 阅读(0)

重返杨庄 | 故地重游

 周六天微亮,我和老五(知青好友)约好从市里出发,到我曾经下放过的生产队——“寻找怀旧的梦”去。

一出六安城,入秋的寒风,夹裹着满天的大雾向我们一阵阵袭来,造成视距不足十米,似乎挑衅一般,故意给怀旧的人出点难题。老五的旧摩托载着我俩急驶而行,大雾打湿我的眼镜,人冻得有点发抖,好在一路顺风,约40分钟,我们就走了近20公里。一问路,原来还多走了2公里,只好掉转回头。还好,不一会就迎面见到来接我们的老张。
老张年约六旬,是我下放时的生产队会计,父亲是老铁匠,三代单传,家境尚可,人也厚道。一番寒喧后,由老张带路,又骑行了4公里土路后,就到了我下放时叫做杨庄的生产队了。
路边水稻早已收割完毕,旱地和山场种植的一片片玉米已成熟,山芋长势茂盛。最大的变化,是原先那一座座山丘上长满着齐刷刷的茅草不见了,玉米成了最大的赢家,可那会只是在田间地头能零星地见到几株。就在老张家东面不过百米处,是我们下放时为知青专建的高大土坯房。前二十年公务路过附近时,打听该房改用村医务室,此时全无了踪影。
 
走进老张家,早先的旧草房已变为两层水泥楼房,老张和其它农户门前过去用来沤肥的大水坑都不见了。全队几十户人家的茅草屋,几乎全变成为两层楼房,有的还用瓷砖装饰了外墙,看上去就像城里人的别墅。不过,也有些房子透露着陈旧气,大概是常年打工的人家。压井泵早安装进老张家,用电抽上屋顶形成水箱。记得那会主要吃井水,为了饮用井水,哪家不要挑上好几百米。楼上一间是老张儿子曾用作过的新房,房间装饰和一套家具同城里人婚房差不多,其它几间由于人口少而空着。楼下一间正房用作店铺,柜台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小商品,有了它老俩口的生活看来不用愁了。还有一间厨房,灶台用瓷砖砌成。记得那时各家各户的锅台全是土砌的,差不多两三年就拆除,带着黑糊糊烟灰的土坯灶拆除后打碎用作肥田,这些看来已失传了。老张家的一间房子里还堆放着二十几袋水稻,据说有2000多斤,足够一家人吃的了。
一晃四十载,今非昔比,我有点兴奋。因为我的下放地虽离城不远,却因当兵在外等原因一直没回来过。但老张与我有联系,几次邀我来玩。特别是十年多前,那个在我下放时常流着长长鼻涕、爬在地上玩的那个小不点,经我指点上完高中、又当了兵。后来很有出息,不仅提了干,还在南方驻地找到知书达理、称心如意的媳妇,当上了团职军官。所以老张经常念叨着我的功劳。其实我明白,是这小子自己努力的结果。老张还告诉我,他儿子很孝心,已经安排好,过段时间就接他老俩口子过去长住,真是有福的人啊。
 
------
 
将近12点,老张媳妇和女儿备好了酒饭,大家吃了起来,边吃边聊中得知。现在农活真的比较轻松,割稻、犁田等全部用机械,栽秧后就施放除草剂,再也不用薅秧了。我们下放时那会,一天到晚用哨子指挥干活,春夏秋有忙不完的农活;到了冬天,就兴修水利,没有闲时。冬季带到水利工地上吃的菜全部是咸菜,最好的就是拌了些炒熟后泛着苦涩味的棉籽油。
老张家的菜肴里有鸡鱼肉蛋,显然是作了准备,但估计操办起来并不太难,可搁在过去就不好办。当然,那时杨庄队社员对办喜事还是挺重视的,常规是八大海,间或有咸鹅、腊肉。记得那时到办喜事的人家吃饭时,还要时刻提高警惕。原来主人家好客,往往趁你不备,把藏在背后的米饭“唰”地扣到你碗里去。
杨庄是有五个自然村庄组成的生产队,其中杨姓是生产队的大姓。那会,同大队的知青几乎全选择到大队的林场了,可我觉得还是在生产队自由,由于就自主插队杨庄,成了这个生产队独一无二知青。饭后,我和老五从生产队的岗头、水田、农舍转了一大圈,除了房子外,岗下的田块和水塘没啥变样。一路上遇到好几个老人,一讲往事都记得。最巧的是还遇上一位能说会道又瘦小的老伯,他虽然都70岁多了,可一下了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让我好个吃惊。他的儿子与我差不多大,长得壮实,听说现在日子过挺不错。
相关内容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